面對風險 就是應該強化風險管理

107.11台灣銀行家第107期撰文:黃崇哲

年夏天,台灣人是應該對上蒼的眷顧特別「感恩」。

因為太平洋高壓的位置,讓今年太平洋海面生成超過24個颱風,卻幾乎沒有一個直撲台灣。可是鄰國的日本、菲律賓、還有中國,都如歷年一般遭受到了極大的颱風災害,肆虐日本的飛燕颱風,甚至淹沒了整個關西機場,讓人類工程技術奇蹟在大自然的怒氣中顯得如此卑微,如此無助。

但除了颱風之外,我們台灣還是持續性地接受地震、旱澇、甚至傳染病等等大自然的試煉,因為在這個島上,天災挑戰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虔誠信仰更是它的表徵。只是,隨著社會進步與財產的累積,對於天災,我們不能再僅憑藉祈禱來盼求颱風能夠年年繞行而去,而是應有更清楚的風險防範與因應準備,讓生命與資產在面對天災時,可以有更大的韌性(resilience),讓整體社會在因應災後處理時,更快地回復應有運行機能,而不是一蹶不起,甚至造成衰敗的起點。

因此,在面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挑戰時,除了硬體面進一步加強各項防災工程與防災訓練外,就軟體面上,金融部門正是強化社會韌性的最好管道,利用各項的巨災保險,甚至衍生的巨災證券化債券,將不可測的未知,藉由保險的風險分攤機制,有效地加以管理,甚至連結到投資理財產業的發展之中,由更大的群體來承擔天災所可能帶來的財務損失,以避免個別群體因為災損而無力再起。

只是,雖然巨災保險是風險處理的有效對策,但在施行上卻往往困難重重,以台灣近年開辦的農業保險為例,由於覆蓋率有限,加上農民對於保費與賠償的期待落差,讓開辦以來,在財務面上一直無法順利地成為成熟商品,現在只能企望《農業保險法》立法通過後,來建立農業保險資料庫、培訓勘災人員、累積準備金等來建構真正完善的農業保險制度。

而除了農產品之外,公共資產的巨災保險更是對台灣當前發展莫大的重要議題,看看已經民營化的關西機場在這次的巨大損失,由於與政府簽訂的合約中載明機場公司天災的負擔最高額度為100億日圓,超過的損失由政府承擔,所以災害不致影響機場的後續營運。在我國,大部分的公共建設仍是沒有完工土木工程保險的保障,赤裸裸地面對天災的嚴苛挑戰。據產險公會統計,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約1,800億元的經濟損失,產險賠款卻只有23億元,保險填補率僅1.24%,而921地震的保險填補率也僅有4.03%。以致所有的損失皆靠中央政府籌措的重建預算支撐,龐大的特別預算負擔,不但造成財政負擔,同時擠壓其他正常預算,也影響國家發展前進的動力,最終後果仍由全體納稅人來承擔。

美麗的台灣不能期待沒有天災來臨,廣布的斷層地質層理標誌著多災多難的試煉歷程,但試煉成金,期待能在下一個挑戰之前,結合金融同業力量,為台灣建構出更強的天災防護網,防護著台灣的永續發展。

各期雜誌

107.11台灣銀行家第107期

請選擇雜誌期數

恭喜!
獲得積分+
本期精選文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