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

南區及外島 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

推動建教合作,堅持服務精進
採訪、撰文:蔡佩蓉

雄自築港以來,是我國漁業的重要發展地之一,由於鄰近魚貨生產地,交易蓬勃可見一斑,因而常有漁民遭受漁販抑價剝削的情況發生。在早期的旗津一帶便有「中洲庄漁業者信用販賣購買組合」成立,顧名思義,以漁民互助為宗旨的合作組織,讓魚貨開始統一集體販售,大幅降低既往個別交易不公平的爭議,這就是現今高雄三信的前身。

開醫院更興學 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高雄三信理事主席林孟丹分享,當時前輩們成立漁業組合,純粹是希望能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到了日治時期,日本再將信用合作社的概念引進台灣,奠定了高雄三信成為區域性金融機構的基礎。百年走來,高雄三信經營也並非一路順遂,全賴前輩們篳路藍縷、苦心扎根,以致長年在本地受到社員信賴,更有幸見證高雄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

除了一般民眾所熟悉的存貸業務外,高雄三信以具體行動實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普惠精神,不僅施醫也興學,特別是當時由先父林瓊瑤一手創辦的三信家商學校,現在已是高雄相當知名的職業學校,林孟丹也打趣提到,「那時每個人都笑咱們憨,怎麼會去做賠本的生意。」但自己父親就想為國家的教育盡上綿薄之力,截至目前三信家商已孕育了數萬名商業人才,並積極推動建教合作,莘莘學子畢業後不愁工作沒著落,「本社的新員招募錄取三信家商學子亦是率以為常。」

堅持轉型 正面迎擊金融洪流

另一方面,隨著新金融時代的來臨,他相當感慨,「過去,我們在台灣肩負金融重擔,你真的很難想像,台灣早年在信合社的極盛時期曾達到了74家,但隨著商業銀行遍布,如今已經剩下23家了。」在如此嚴峻的經營環境之下,正是林孟丹臨危受命擔綱高雄三信理事主席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他審慎思索該如何從基本服務再精進,推動包括三響三應對電話禮貌運動、單一窗口全櫃員制度、規劃新理財服務等內部改善措施,2008年成為我國所有信合社中,首家核准辦理共同基金暨保險銷售業務。同時也順應金融國際化、自由化及資訊化的趨勢,開始建置網路銀行,提升金融交易的速度與效率。

林孟丹常以「轉型,是面對新經濟時代求生存的唯一法則」與全體同仁共勉,雖然現階段的經營環境相對艱困,但他認為,信合社仍有存在之必要,去服務無法享受到一般金融服務的民眾。此外,他更肯定同仁們勇於接受考驗與挑戰,才能提供越來越好的金融服務品質。看到去年剛滿一百歲的高雄三信,能一步一腳印在商業銀行洪流中,穩健經營成為一家「百年金融」,相信三信服務精神已深植高雄市民心中,而信合社如何發揮更大的普惠金融功能,他期許能與政府共同來思考信合社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