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
北區 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
搶年輕新血,力推更名「信用合作銀行」
新竹,是人文薈萃、高科技產業重鎮,這裡更擁有台灣歷史前三悠久的信用合作社──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過去信合社肩負著台灣金融重擔,而隨著金融開放以及自由化等浪潮,信合社已從高峰時的74家,大幅縮減為23家,為利信合社發展,讓民眾更進一步認識合作社,了解信用合作社有別於其他性質的合作社,是在做銀行業務的基層金融,新竹一信建言讓信合社更名為「信用合作銀行」。
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目前有18個營業單位,營業範圍已跨出新竹,向外來到苗栗、桃園,新竹一信總經理莊文川表示,新竹一信創建於1913年9月13日,由43名社員創設,是歷史前三悠久的信合社,迄今新竹一信社員已突破4萬人,近期將在桃園設立第三家分社。
而新竹有科學園區是台灣製造業核心命脈,成為金融機構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央行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新竹縣以及新竹市共有140家銀行,家數之多僅次於六都,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新竹一信要如何在大型金融機構環伺、緊迫盯人的壓力下力守百年家業?
莊文川表示,金控出現後,銀行也要賣保險、基金等金融商品,如今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業務界線愈來愈模糊,如此不僅推高金控營收,每年獲利高達數百億元,也改變了台灣既有金融板塊。
銀行不賺的蠅頭小利 信合社認真做到好
「信合社是台灣重要地方金融機構。」莊文川強調,銀行往往不願意賺蠅頭小利,只想做大的,這給了信合社存活的空間。
雖然大家常把金融服務掛嘴上,其實講求的是使用者付費,把每項服務都標上了價碼,但「當什麼都要收手續費時,還談什麼金融服務?」
尤其,民眾因為信賴一家金融機構,所以把錢存放在這裡,但弔詭的是,開放財富管理業務後,行員可能為了衝刺手續費收入,看到民眾帳戶有錢了,積極勸說客戶投資各種不同的金融商品,至於商品是否真能替客戶賺錢,卻沒人敢打包票。莊文川直言,投資哪有穩賺不賠的,財管業務對客戶是否真的好,新竹一信目前仍在思考。
除了面臨經營面向問題外,信合社現階段更大的挑戰在於,隨著既有社員的逐漸老化,如何吸引年輕族群的加入?
莊文川說明,信用合作社從日治時代的「信用組合」,迄今在台已經有百年基業,然而,民眾現在對合作社較深的印象則是停留在學校的消費合作社,殊不知信用合作社類似銀行,都能提供民眾最基本的存放款業務。
他說,即使中華郵政(郵局)不叫銀行,民眾也都知道郵局可辦理存放款業務,但少有年輕人知道信合社也能辦理存放款,更凸顯了信合社當前的困境。
莊文川表示,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國際化以及自由化等衝擊,加上信合社受限於資本、經營業務等既有條件下,如今信合社的經營績效、能見度等都難以與大型金融機構比擬,為利信合社突破困境,打入年輕族群市場,建議「信用合作社」可更名為「信用合作銀行」。
至於是否轉制商業銀行?莊文川說,「轉制商銀不賺錢,又有什麼用﹖」信合社轉制銀行後,必須把版圖擴大成為全國性的銀行,否則為轉制而轉制,一樣是地區性銀行,如此改制就沒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