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布局歐亞金融人才培育藍圖,與德國法蘭克福金融學院、英國特許銀行家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與世界級金融人才培訓機構的策略聯盟,共同培育具國際競爭力與永續素養的金融專業人才。
印度政府先後推出「數位印度」及「廢鈔行動」政策,線上支付已超過3億個用戶。
普惠金融為新住民撐起一片天。
「我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想要匯回家鄉,沒想到遇上詐騙集團,」來自菲律賓的照護移工Ani傷心地說道,過往這樣的案例可能在角落發生,主要是詐騙集團再進化,將目標轉向收購外籍移工帳戶。事實上,移工因語言與文化隔閡,對台灣金融系統缺乏了解,更容易成為詐騙目標。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推動普惠金融,應納入移工這塊,不論是防詐騙宣導、匯款教學與儲蓄規劃,讓移工知道合法的金融知識,有效管理資金,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受騙,而金融機構也可開拓移工的金融商機。
台灣的金融詐騙亂象頻傳,而且手法日新月異,賴清德總統上任迄今多次強調「政府視打詐為作戰」,並將2025年打詐預算提高至新台幣73億元,是2024年的4.8倍。為了響應政策,菁業獎今年首度設立「特別獎: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以鼓勵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防詐措施的金融業者,最後有9家業者勝出。
每一段生活中的小經歷,都可能帶來不同的啟發。筆者曾經在美國以學生身分開設帳戶,但因銀行的風險控管要求,而收到了解約通知;也曾在居家社區的按摩店中,目睹老闆如何以友善的態度接待一位外籍顧客。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案例,卻揭示了金融服務中的兩個重要面向:風險管理與客戶服務。金融服務不能偏重於風險,也不能只關注服務,唯有兩者兼顧,才能真正實現公平待客的原則,創造讓人感到溫暖且可靠的金融體驗。
9月27日,金管會舉辦「113年金融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台灣金融研訓院榮獲了3項殊榮:最佳成效金質獎、最佳薪橋銀質獎及最佳創新銅質獎。其中,獲選最佳創新銅質獎的教案,正是近來備受矚目的國小體驗式金融素養教育。金研院以素養導向為教育目標,將抽象的金融概念透過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歷程,讓學童在沉浸式的遊戲學習中逐步掌握正確的金融觀念、態度和行為。
今年,第12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設立特別獎:「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建立普惠金融的核心在於培養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任,唯有建立信任,方能使金融服務更加廣泛普及。特別獎正是為了獎勵於識詐、堵詐、阻詐等面向有具體或優良事蹟的金融機構。肩負此屆菁業獎選拔委員會委員重任的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肯定地說,此獎既可獎勵積極防詐的金融機構,又能培養民眾金融素養,同時落實政府政策,一舉多得。
在紐約,3月的聯合國CSW NGO68 Forum會議上,普惠金融的新觀點被廣泛討論,不僅關乎提供基礎的金融服務,更重要的是賦予消費者金融使用能力──金融賦權。
青安房貸由8家公股銀行推出,包含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兆豐銀行、彰化銀行、合庫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及臺灣企銀。新青安房貸自2023年8月開辦至今年1月,上路半年來,撥貸戶數和金額每月都在成長,累計6個月已有32,532戶透過新青安取得優惠房貸利率,撥貸金額突破新台幣2,000億元,達2,353.16億元,平均每戶撥貸723.3萬元。儘管市場上民營銀行有出現「仿新青安」者,但受限央行2.06%房貸地板價而缺乏利率優勢,打不過泛公股行庫,新青安熱將會續推升行庫房貸量能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