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國際推廣倫敦論壇,展現台灣金融韌性與遠見;與SAQ簽署合作備忘錄,共築金融專業新典範。
2025「臺灣週」9天盛會,宣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總體戰略與決心,資本強勁增長,確立臺灣金融新優勢。
面對全球資本版圖重組,臺灣正透過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致力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為金融業開創更具韌性與活力的新時代。
今(2025)年7月,在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男子游泳蝶式200公尺決賽,「台灣蝶王」王冠閎以1分55秒85成績摘銀,賽後很快地瞄準明年亞運金牌,全力備戰,而自2021年起持續贊助王冠閎的台中銀行,則特地為他奪牌舉辦簡單而隆重的表揚儀式,由向來支持體育賽事的銀行常務董事王貴鋒頒發獎勵金,肯定王冠閎努力不懈、堅持到底的運動家精神。
金研院布局歐亞金融人才培育藍圖,與德國法蘭克福金融學院、英國特許銀行家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與世界級金融人才培訓機構的策略聯盟,共同培育具國際競爭力與永續素養的金融專業人才。
印度政府先後推出「數位印度」及「廢鈔行動」政策,線上支付已超過3億個用戶。
普惠金融為新住民撐起一片天。
「我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想要匯回家鄉,沒想到遇上詐騙集團,」來自菲律賓的照護移工Ani傷心地說道,過往這樣的案例可能在角落發生,主要是詐騙集團再進化,將目標轉向收購外籍移工帳戶。事實上,移工因語言與文化隔閡,對台灣金融系統缺乏了解,更容易成為詐騙目標。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推動普惠金融,應納入移工這塊,不論是防詐騙宣導、匯款教學與儲蓄規劃,讓移工知道合法的金融知識,有效管理資金,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受騙,而金融機構也可開拓移工的金融商機。
台灣的金融詐騙亂象頻傳,而且手法日新月異,賴清德總統上任迄今多次強調「政府視打詐為作戰」,並將2025年打詐預算提高至新台幣73億元,是2024年的4.8倍。為了響應政策,菁業獎今年首度設立「特別獎: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以鼓勵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防詐措施的金融業者,最後有9家業者勝出。
每一段生活中的小經歷,都可能帶來不同的啟發。筆者曾經在美國以學生身分開設帳戶,但因銀行的風險控管要求,而收到了解約通知;也曾在居家社區的按摩店中,目睹老闆如何以友善的態度接待一位外籍顧客。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案例,卻揭示了金融服務中的兩個重要面向:風險管理與客戶服務。金融服務不能偏重於風險,也不能只關注服務,唯有兩者兼顧,才能真正實現公平待客的原則,創造讓人感到溫暖且可靠的金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