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Podcast
  • 我要訂閱
  • 總編的話
  • 搜尋
  • 登入
    • 會員登入
    • 購物車
    • 訂單查詢
    • 會員登入
    • 登出
  • EN
  •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 歷代精選
  • 觀點
  • 國際視野
    • 美國
    • 歐洲
    • 日本
    • 中國
    • 其他
    • 全球
  • 金融科技
  • 永續金融
  • 法規與監理
  • 經營策略
  • 普惠金融
  • 讀者投書
  • 登入
    • 會員登入
  • EN
    • 會員登入
    • 購物車
    • 訂單查詢
    • 會員登入
    • 登出
    • 首頁
    • Podcast
    • 總編的話
    • EN
  • 封面故事
    •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 歷代精選
  • 觀點
  • 國際視野
    • 國際視野
    • 美國
    • 歐洲
    • 日本
    • 中國
    • 其他
    • 全球
  • 金融科技
  • 永續金融
  • 法規與監理
  • 經營策略
  • 普惠金融
  • 讀者投書
  • 我要訂閱

封面故事

最新一期
  • 最新一期
  • 歷代精選
最新一期2025年11月

正視設計的可解釋性 防AI錯判

防詐AI錯判民眾帳戶遭鎖控,銀行坦言模型過於敏感或資料不足致誤報率高,若引入更多外部資料與回測機制,將可降低誤殺民眾帳戶風險。

劉書甯

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2025年11月

信任拉警報 泰、越大關可疑帳戶

東南亞數位支付潮遇逆風,泰國因洗錢詐騙攀升,攤商重回現金,暴露信任與便利的矛盾,成數位轉型警訊。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2025年11月

銀行如何精進建模解AI誤判

避免AI誤鎖帳戶,銀行透過精進防詐模型,可讓詐欺無所遁形,正常用戶也可免於無辜受累。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2025年11月

顧客遭詐騙 銀行應該賠償嗎?

金融詐騙案中,英國以「最低成本迴避者」原則,設計APP詐騙強制退款制度,迫使銀行不再是旁觀者,須承擔防詐責任。

封面故事 > 最新一期 2025年11月

銀行防詐代價高漲 誰該買單?

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

  • 1
  • 關於台灣銀行家
  • 服務
  • 各期雜誌
  • 聯絡我們

  • 個資使用告知
  • 隱私保護聲明
© Copyright The Taiwan Banker. All Rights Reserved
訪客登入
企業帳號登入
恭喜!
獲得積分 +
  • 我要訂閱
  • 銀行家會員條款
  • 廣告代理
  • Sales Kit下載
  • 台灣銀行家徵稿
  • 關於台灣銀行家
  • 編輯團隊
  • 填問卷抽好禮
  • 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