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最大殺戮戰場,美國可能在「大魔王」等級的232條款之後施壓新台幣升值。台灣會不會重蹈日本「失落30年」的覆轍?
中國意識到經濟要素資源明顯偏向國企,因此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盼能激發民營企業釋放活力,推升成長動能,擺脫經濟危機。
香港社會回穩加上產業轉型,金融機構積極經營財管,吸引資金回流,香港經濟、金融情勢又起死回生。
澳門賭博行業在2014年達到全盛,近十年輝煌的年代逐漸遠去。澳門政府制定政策全面推動博彩多元化及非博彩發展,屬於澳門的繁榮還回得去嗎?
米其林熱潮背後的深度體驗經濟,顯現日本觀光的成功並非偶然。從自然景觀、庶民文化、祭典到文化資產整合,打造國家觀光品牌,值得借鏡。
過去,我們用數位支付追求快與方便,但現在,歐盟正在重新定義它。讓支付不只關乎個人選擇,更成為影響環境與社會的關鍵力量。
歐洲為加速即時支付系統應用進程,從基礎清算到數位錢包全面強化,也帶動金融機構轉型的動能。
潮玩Labubu從盲盒公仔躍升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在全球爆紅,原創IP投融資也跟著引起關注。
香港老字號餐飲店,處在中國境內超級內捲的競爭生態,又漠視數位化轉型,注定了集體走向凋零的命運。
日本「朝小野大」局面預示著政策充滿變數。未來勢必面臨更多協商與阻力,但也可能因意見多更交流,將國家帶往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