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金融機構數量銳減,顯示一場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業大整併正加速進行。這不僅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為化解中小銀行因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版圖將走向「大者恆大」。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
面對川式挑釁,中國高調宣戰,以勞動問題為核心,試圖改善惡性加班等現象。外界猜測是否為迎合歐盟的勞動法規,但實質上,是中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社會維穩需求,並藉機尋求與歐盟合作。
中國經濟雖內外交困,國際多不看好,卻憑藉黨國體制與完整供應鏈,展現超預期韌性及外貿支撐,實現首季平穩開局。然而,「國進民退」趨勢下,強化外資吸引力及提振國內消費投資更至關重要。
川普關稅戰無差別攻擊,對中國跨境網購平台衝擊重大。對外貿易最前線的廣州,小批量代工的電商貿易模式,可能停滯甚或萎縮。
新法緊箍降臨,打擊範圍更廣,帶來反洗錢與最終受益人監管的新常態,金融業須留意衝擊經營損益及資金流入意願。
人民幣2025年的大國夢想與現實糾結。
中國製造2025,補貼政策引爆產能過剩失速列車。
AI、IT、電訊、電動能源、零售,成2025香港IPO市場的熱門行業。
在上個世紀末,世界貿易組織(WTO)讓全球化貿易開始風風火火,其中金磚四國(BRIC)被高度看好,有望超越七大工業國(G7),成為引領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金磚四國本來只是研究報告的吸睛標語,沒想到卻無意間給予了中國啟發。2007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中國趁此機會沿用此概念開始籌畫金磚會議,順利在2009年正式舉行首屆金磚峰會,並邀請南非加入。至此,金磚五國(BRICS)正式在國際舞台亮相,金磚五國也從純投資意涵,轉身成為地緣政治新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