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

北區 基隆第一信用合作社

民國前一年創立,活絡港都發展功不可沒
採訪、撰文:蔡佩蓉

隆,一個承載百年歷史榮光的古都,其中基隆港早在300多年前的海權時代,就是歐洲強權國家的重要補給站之一,而港口的繁榮更是帶來漁火、商行的興盛,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接踵而至,遂有互助性質的合作金融組織「信用合作社」應運而生。而民國前一年成立的基隆一信不僅見證了這一世紀的庶民經濟發展,也是台灣現在歷史最悠久的信用合作社(編按:台灣最早設立的信用合作社是台北信用組合,後改名為台北十信,已於1981年與合作金庫合併)。

過去日治時期大規模建設基隆港,奠定了日後基隆當地的商業發展基礎,1980年代,基隆港的營運量達到了高峰,1984年更躍升成為世界第7大貨櫃港,昔日榮景歷歷在目。造就台灣經濟起飛的十大建設,成就了轂擊肩摩的繁華,卻也成了如今不得不面對轉型的宿命,而基隆一信正是陪著基隆走過崢嶸歲月的地方型金融機構。

造橋鋪路、運動賽事到金融教育 皆有著墨

至2016年在台北的永春分社開幕為止,發展至今,營業據點已擴增為15處,除遍佈基隆市各行政區外,亦跨足到鄰近的台北市,只因秉持提供民眾最便利、最親切之一貫服務理念。基隆一信屹立逾百年,理事主席黃昭胤特別感謝在地鄉親長期以來的支持,「有曾在基隆發跡的糕點店,現是全國知名連鎖糕點公司,總公司也已設立在台北,卻仍與本社持續有往來。」這樣歷久彌新的在地情誼,是支撐信合社經營的關鍵力量。

除此之外,基隆一信跟地方的連結可不僅止於提供金融服務,從早年協助造橋鋪路到現在深耕地方活動,包括推廣金融教育及舉辦運動賽事等,總經理李龍輝分享,「今年8月才圓滿落幕的青少年3對3鬥牛賽,報名隊伍高達541隊,刷新以往的參賽紀錄,更有花蓮等外縣市的同學組隊參賽。」看到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越辦越盛大,讓基隆一信始終堅信,幫助地方活絡發展是他們的重要使命。

黃昭胤回憶, 往昔前輩們「服務為先,營利次之」的經營初衷,在當時早就體現了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普惠金融精神。然而時代變遷,面對商業型態與社會結構的改弦易轍,傳統價值式微,信合社除了業務面之外,社務面也經常受到巨大的衝擊。不僅在金融業務上經營績效備受檢視,在組織上,「數人頭」的經營權架構,也常使信合社的經營層大幅度更迭。但此般更迭,使得經營績效優劣並未讓合作組織邁向更永續的發展,反而可能因為績效越好,以致信合社的經營成果被垂涎。而在苦心經營的成果不斷遭遇「被收割」的威脅下,原有經營層難以安心執行業務。

金融業是需要高度穩定的行業, 如此「以社會主義架構從事資本主義事業」的不穩定平衡,亟待產官學各界深思,並提出更貼近人性及與時俱進的制度,合作金融的發展步伐方能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