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齊力 避免學用落差變成學用斷崖

111.8台灣銀行家第152期黃崇哲

經10年籌備與討論,適用「108課綱」的首屆高中生終於完成入學甄試,開展大學生活。這些新課綱世代花費了大量心力準備所謂的「學習歷程」,未來,在完成大學與研究所的學習後步入職場社會,能否真正落實新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的課綱願景?還是在不同遊戲規則中,又成為新一世代的教改白老鼠?

學生之所以接受高等教育,不應也不能只是為了找到一個更好的收入而已,更應包括培養人格、強健體魄等多面向目的。只是,如果從教育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絲毫無助於個人職涯的發展,或者是學到已經不符產業需求的老舊技能,則這些學生耗費最精華時間參與學習的投資報酬率將遠不及所承擔的學貸與時間成本,更不應該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以金融產業為例,原有財金科系課程設計,已經與金融機構急迫的用人需求產生了落差。例如各類財務會計工作已經被資訊軟體大量取代,而投資管理等也因產業變遷快速,讓加密數位資產項目躍入投資者清單,而跳脫於教科書內容之外。這也難怪在今年的大學財金科系申請門檻中,多數的國立大學,以及總數超過2成的財金科系,是採用難度較高的數學A來取代原本屬於法商類組的數學B,作為入學的申請標準。這也顯現出各校多希望在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下,可以對於數理分析與程式能力的人才培養上,為產業作育英才來努力。

只是,金融科技與ESG人才一樣,都是當前金融產業的人口缺口,但卻不一定是3年、5年後的金融人力需求重點。況且,學校目前所能傳授的技術內容,是否能夠符合未來的業界需要,在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中,更是不無疑問。試想,如果學校努力的教導顯影劑的化學成分,希望幫助學生畢業後可以當相片沖洗店老闆,卻忽略了手機的相機解析度進步神速,那對於學生青春投資與產業人才缺口,又是何等不堪的窘境。

這也就難怪海外許多頂尖學校在改造教育內容的作法上,所進行的嘗試,多是強調從教育結果(產業需求)來重塑課程的設計與內容。它們除了修改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更有意義,也導入更多、更多的業師,並用不限科系的學習來寬闊學生的專業範圍,經由大量的產學合作與育成創業協助,讓產業的發展脈動注入學校的課程設計之中,除讓學生接觸產業實際脈動外,也讓學校的課程與教師的成長可以真正切合產業需要。

畢竟對大多數人而言,學位的意義,本來就應該具備提升生活品質的能力認證。產業界如果沒有一起參與,單賴教育部門在教育系統中的努力,是無法改變當前的高等教育與產業間的嚴重脫節。而無法回應未來產業需求的課程改革,不僅無助填補產業對於未來人力的殷切需求,更可能讓目前的學用落差惡化成學用斷崖,又浪費了這一代青年人的寶貴青春。期待產學協力合作,救救下一代的青春時間。

各期雜誌

111.8台灣銀行家第152期

請選擇雜誌期數

恭喜!
獲得積分+
本期精選文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