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小野大」局面預示著政策充滿變數。未來勢必面臨更多協商與阻力,但也可能因意見多更交流,將國家帶往新的方向。
中國電商SHEIN和Temu憑藉低價策略與關稅豁免橫掃日本。面對日本即將課徵消費稅的反制,對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及金融科技應用等將產生連鎖效應。
東京證交所「重質不重量」的轉型,一方面讓殭屍企業下市,二方面傾全日本之力促亞洲新創在東證上市,加大搶奪潛力公司力道。
巴菲特相中經營理念相同的日本商社,利用利差交易宣言持股不賣,投資人讚嘆股神出手就知有沒有,加上東證正式啟動的強化公司治理制度助攻,日本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新活水。
日本揭示能源新政策,核能科技與減碳計畫並進。重啟核電的過程中,除了安全與民意,核電產業衰退、核廢最終處置場址與災後賠償問題,都是難題。
因應川普關稅強襲,日本專家建議大企業可於內部設「川普對策團隊」,進行多種情境下的戰略模擬,金融業並提供美國以外的經貿情報與風險評估,協助受衝擊出口企業分散收入來源。
日銀升息房貸利率跟著上漲,金融機構應加強風險管理。
關西成長戰略,金融機構的區域發展契機。
日銀正式宣告為期17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時代結束,於2024年3月的金融政策決定會議上宣布將利率從-0.1%調升到0至0.1%左右,2024年7月再次上調至0.25%。
日本正快速邁向超高齡少子化社會,全國總人口約3成集中在首都圈。地方年輕勞動人口外流,加劇地方高齡化。不僅難以維持公共基礎建設及服務,最終導致地方經濟停滯,甚至衰退的惡性循環。 為解決這場國家級危機,第二次安倍政權在2014年修訂「地域再生法」,並增訂「町(地區)、人(人才)、工作(就業)創生法」。由中央主導,全面促進地方經濟復甦,改善地方居民生活品質,確保地方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