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的話

帳戶英雄

114.11台灣銀行家第191期撰文:鄭翰

Netflix新劇《回魂計》揭露詐騙園區血腥復仇:女兒因受虐死傷,母親們不滿主嫌死刑判決,決定自力救濟。影片裡頭大量呈現詐騙集團在園區裡如何扭曲人性、私刑及殘殺,受害孩子們的處境令人不忍。劇中更點出維繫詐騙產業鏈的關鍵:大量銀行帳號組成的金流。

這些作為詐騙集團層層洗錢的銀行帳戶,有許多是詐騙集團買來,也有可能是我們久而未用的帳戶,但被集團駭入作為洗錢的管道。為了防止詐騙猖獗,降低民眾受害比率,斬斷詐騙集團的金流自然是重中之重;因此,身為臨門阻詐最後防線的銀行積極監控可疑帳戶,透過電腦自動化程式以及越來越蓬勃的AI技術,列管了可疑帳戶,若這些帳戶有不明金流、小額持續或是短期進出等,皆可能立即遭凍結。

這些遭凍結帳戶極可能是遭詐騙集團鎖定使用,也可能是程式誤判;有爭論的是,被凍結的帳戶可能是小商家、團購主、證券買賣等來往帳戶,一旦遭凍結,這些人不但資金往來受影響,還要去原開戶行自證清白,怨聲載道,銀行的客服專線充斥著抱怨,行員也只能耐著性子說明,同樣滿腹委屈。

銀行此時便面臨了兩難:控制可疑戶頭是履行社會責任,但在益趨嚴格的監控標準下,卻可能得罪自己的客戶,進而殃及未來可能的業務。夾在中間的金融機構成了眾矢之的。如果,今天你是銀行高階負責人,你會怎麼做?

牽涉社會公義價值的難題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決策的兩難。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鉅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舉了一些人們遇到兩難時的抉擇;一個經典電車難題:失控列車直衝5名工人,若轉軌將犧牲岔道上1人。作為駕駛的你,該選擇犧牲1人救5人嗎?

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太容易出現如此極端情境,但桑德爾要呈現的是抉擇的道德困境:一個是人可以救越多越好,或者是人命無價,無法犧牲任何一人?

若多數人傾向於第一個答案,凍結帳戶的阻詐邏輯似乎有了輪廓:詐騙導致無數家庭財產蒸發、人命殞損。為了阻詐,銀行以切斷金流凍結帳戶方式固然可能讓一些人受到影響,甚至還要客戶自證無罪,耗費時間去跟分行櫃台解釋,對他們而言自是覺得無妄之災。但若進一步思考,這短暫的不便,可能在最後關頭保住另一個家庭的積蓄。這些被錯殺者,以一時的不便換取他人免於經濟重創,何嘗不是另一種「帳戶英雄」?

當然,銀行也有其挑戰,畢竟也不能讓越來越多客戶抱怨,所以要不斷精進技術與流程,減少錯殺無辜,節省客戶時間成本,並如同主管機關要求的,簡化解凍程序,這都是銀行接下來要認真做的功課。

各期雜誌

114.11台灣銀行家第191期

請選擇雜誌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