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一連串新興金融爭議事件中,證明「信任」是金融業的特殊性,更是亙古不變的價值。未來的典範銀行家,除了具有誠信、正直、永續及社會責任等特質外,更需要兼具數位轉型的思維與能力。
在台灣銀行業界中,年逾90歲的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不僅是名副其實的金融教母,更是後輩眼中的「典範銀行家」。2022年,貢獻金融教學、研究與業務超過60年的侯金英,獲頒第十一屆菁業獎「特殊貢獻獎」,堪稱實至名歸。
邱月琴曾任臺灣銀行首任女性總經理,從銀行授信審查到國際化業務等資歷相當完備,談起心目中最敬重的銀行家,她表示,烙印在心中的典範,非央行前總裁許遠東先生莫屬。
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認為,典範銀行家應有身正、意誠、服務的精神,與豐富的智能等特質,才能善加運用金融專業知識,服務普羅大眾,還要有提供客戶專業建議,協助他們渡過重重難關的能力。
優秀的銀行家對銀行存在初衷應念茲在茲,以活絡社會經濟為己任,服務客戶需求,並與之一起成長。無論是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或是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中信金創辦人辜濓松,都是價值服務無極限的最佳體現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舉辦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計畫,院長黃崇哲曾提及金融家典範,目前金融圈中生代心中的典範是哪些人?這次我們請到3位金融圈中生代代表,來談談他們心中的銀行家典範須具備的條件。
數位原住民形塑一個不同於過去且富有想像的金融世界,年輕的金融從業人員如何定義典範銀行家?「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具備數位力與永續概念,友善金融環境,才能讓年輕世代信服。
每個世代都由不同的環境形塑而成,Z世代的年輕人屬於數位原生族群,他們從小習慣運用新興科技平台,甚至利用社群訊息翻轉投資生態,金融業要想辦法贏得Z世代的信任,才能抓住未來商機!
Z世代對電子支付熟悉度高,金融知識卻來自於追蹤網紅,勇於投資金融商品,甚至是沒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應透過金融素養提升,多元管道打造年輕人強韌金融風險抵抗力。
有別於崇拜偶像,Z世代更願意支持KOL與社群領導者,這有好有壞,令人擔憂的是KOL沒有正確的財經知識,怕誤導年輕人,引導年輕人邁向更好未來的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