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快速崛起,確實已改變金融服務的傳統風貌,推動整個金融業轉向數位化,並朝著自動化與智慧化不斷提升。我們期待掌握科技者,能將方向導引為創造更加包容,且符合永續概念的金融體系。
展望未來,金融科技領域將重點聚焦於生成式AI和綠色科技這兩大新星。這兩大趨勢不僅預示著金融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更是金融科技產業邁向國際化的必爭之地。
立陶宛、新加坡與台灣皆為小國,但立陶宛透過國家政策,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而新加坡政府打造完善的金融科技業生態系統,享有亞洲首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若能攜手合作,相信永續金融科技未來指日可待。
金融科技帶動數位金融快速發展,連帶影響監理機制的改變。如何融合破壞式創新的開放思維,接納新興科技在金融創新的運用,調和消費者、業者在數位金融的權利義務,是國家數位金融發展能否與世界接軌的關鍵。
各種創新金融科技應用日漸成熟,不但提升傳統金融機構的商品內容、服務方式,也改變資本市場與金融產業的發展模式,但金融科技亦加速提升監管端與被監管端的資安意識,合規必然是金融產業與主管機關未來將持續共同面臨的挑戰。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在世界各地推動「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WIW),期盼透過金融教育加強全球散戶投資者保護。台灣今年也聚焦在倡議提升投資人韌性、應變力、金融數位力及永續創新力等面向,以教育協助投資者增加辨識風險的能力,保護自身利益。
投資人保護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複雜領域,必須建立良好的機制,才能在促進投資和經濟成長的同時,維護投資人的權益與市場誠信。
遵守道德規則,僅是理財規劃顧問道德行為的最低標準。FPSB執行長Dante De Gori強調,道德守則可深化客戶對理財規劃顧問的信任,更可確立CFP®持證人的「品牌承諾」。
投資人韌性是指投資人對變化的經濟和金融環境能做出明智反應,並保持冷靜,遵循長期投資策略,而非受短期波動影響。不僅高端客戶需要銀行的專業財管建議,小資客戶也需要專業團隊代操,協助其調整投資組合部位。
投資者韌性在金融扮演關鍵角色,立於金融普惠、金融教育以及投資者保護的交集之上,共同塑造投資者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的表現和信心,並推動了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的韌性,建構更穩健和可靠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