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觸摸星空已不遙遠!過往大國爭奪太空高戰略地位,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預測,「未來1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成長超過3倍,成為價值1.4兆美元的市場。」其中關鍵是因太空產業將邁向平民化,大部分商機將來自衛星應用。而台灣太空產業聚落雖剛起步成形,金融業應緊跟趨勢,努力扶持這個重要的戰略產業!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Reeve Musk)在「星鏈」上的成功,讓世界各國看到烏克蘭面對俄國的通訊襲擾,還能突破傳統限制保持通訊,實證了低軌衛星(LEO)的效用,也讓各國掀起一陣航太熱,均提高預算,計畫增加發射衛星數量,成為2020年後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主題。
從登陸月球到探索銀河,太空不僅是國家展示科技實力的舞台,更是各國實現政治宣言的最佳途徑,滿足了全人類未來可能移居太空的無限想像。如今,透過金融的力量與支持,「Taiwan Can Help!」台灣有潛力成為全球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及相關系統的研發與製造基地,為全球太空產業供應鏈注入強大動力。而金融業如何「慧眼」識英雄找到對的業者來投融資,有諸多考驗。
投入國防與衛星科技創新的「創未來科技」(Tron Future)近期完成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67億元)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華威創投共同領投,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工研院子公司)、大亞創投及合庫創投跟投。除了國內創投公司支持外,創未來科技的研發技術先進,也贏得凱基銀行力挺,提供新台幣1億元無形資產融資,創下本國銀行單一無形資產融資最高額度。顯示金融業對國防航太科技的投融資正逐漸感興趣,有意栽培為新獨角獸!
1977年電影《Star Wars》開啟了大眾對於太空的好奇與想像!而現在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下一個計畫是前往太空拍攝電影,這個拍攝計畫正式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SpaceX簽約合作,將到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漫步」拍片。過往談論到太空衛星、火星移民,或許真的距離大眾生活很遙遠,但現在衛星的技術日新月異,正為生活帶來各層面的影響,從食、住、行、樂等,都可看到衛星技術正對人類的生活帶來改變,投資組合納入「太空元素」已不是難事。
2020年,政府揭櫫發展6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經濟國策。6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的國防及戰略產業,其願景為「推動國防自主,讓台灣成為全球航太船艦及太空產業重要供應鏈,策略則包括「發展低軌道衛星及地面設備,行銷太空國家品牌」。
台灣金融業近年來的表現可謂亮眼,營收和獲利屢創新高,金融業在台股市值的比重僅次於半導體業。然而,十幾年來,台灣金融產業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比重始終維持在6%左右。為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直球回應,金融業與台灣GDP是同步成長,並非外界解讀的零成長。
現在,步調變得不太一樣了。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5月20日甫就任,立即拉出施政基礎三大軸線:在組織上拋出籌設創新金融發展處;在法規鬆綁上,彭金隆口中的「下水道工程」,以「外部意見」為中心的金融法規創新調適平台已經啟動;在政策上,未來會提出沙盒實驗的優化版,以及攸關金融創新的「輕量沙盒」。
總統賴清德對金融產業的發展有不少期許,其中希望藉由鬆綁法令與人才培育,強化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心。但金融監理機構勢必面臨新金融科技商品衝擊、加密貨幣議題、金融市場市占重整等重要議題,金融發展要進步,除了如踩剎車的風險控管概念,踩油門的新制試行精神也很重要,先前的監理沙盒,雖然一開始不盡周全,卻是非常重要的跨步,但還能如何做得更好,值得討論。
520新政府上任,未來4年,業界對台灣金融發展抱有期待,前幾年,金管會一直強調發展金融科技、金融創新,但看在業界眼中,期待往往落空,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以美國已通過比特幣ETF上市,但金管會禁止複委託購買,相較之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黨綱委員會已把捍衛比特幣挖礦的權利寫進2024年黨綱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