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貨幣和金融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已發展經濟體,其政府負債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成長。若再不加以控制,一旦發生主權違約,其後果將較發展中國家更不堪設想。
過去金融產業注重「以法規遵循」為核心所衍生而來的各類金融專業證照,但科技趨勢走向隨身化、即時化,到2021年,各種「斜槓式、跨領域」的數位專業證照能力逐漸被重視。唯有更敏捷學習與更實作的證照課程,才能加快銀行業數位轉型腳步。
Fed預期升息,通膨壓力持續攀升,加上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當這些狀況尚未獲得緩解時,2022年全球經濟和市場將會如何演變?
供應鏈吃緊,加上Omicron憂心仍存,都影響到亞洲榮景,除了中、日以外的其他央行,無論採取放寬還是緊縮政策,應該都會逐漸讓貨幣環境適應需求。中國經濟減速過快,應該會再次採用增加基礎建設投資方式,藉此刺激財政。
疫情令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在被金融機構拒絕的貿易融資申請中,約4成來自中小企業,在獲得信貸和維持營運現金流方面遭遇困境。在區塊鏈快速發展下,全球供應鏈融資前景看好,可提供企業更精準且快速的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身處多重競爭的產業局勢,不只純網銀來搶市,還有開放銀行需要跨界整合,又遇上COVID-19蔓延,唯有加速數位轉型才能打破僵局。而金融上雲的彈性與可擴展服務,將成為創造敏捷性的重要因素。過去大家談了很多金融業的數位轉型,而COVID-19爆發後,大量消費者都轉往線上交易,瞬間爆量的多元化交易型態卻碰到網站卡爆,這對金融業是難以忍受的痛點,想要「數位加速」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有不少金融業考慮將前、中、後台都轉上雲,究竟能迸出什麼樣的火花,相當值得期待。國際金融業者使用上雲的需求正逐步增加,大多是運用雲端的高彈
「從三倍看五倍券效益」研討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數位化是未來趨勢,且有助於數據資料庫的建置、分析及運用,政府應把握這次振興五倍券的機會,積極輔導小商家數位轉型。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急速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由於管制趨嚴,餐廳禁止內用,電影院、健身房也暫時停業,內需型服務業陷入寒冬,不只營收大跳水,無薪假人數更是節節攀升。有鑑於內需服務業受到重創,振興券挾著2020年「三倍券」的經驗,以「五倍券」之姿重新登場。不過,發現金好還是發券好,再次引起熱議,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公共議
全球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發以來,至今尚未平息,新冠疫情令日常生活產生了180度的巨大變化,人們不得不過著避免「三密」(人潮密集、密切接觸、密閉空間)的生活。病毒不斷進化成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巴西變種和印度變種等,隨著每次變異,傳染力也增強。有些研究顯示,與傳統病毒株相比,變種病毒的致死率大幅提升。在此情況下,日本金融業與其他產業一樣,經營方式也產生了巨大變化,包括1.由「面對面」轉為「非面對面」方式,2.推動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以及3.發展多樣的工作型態等,各方面進
疫情肆虐,美中角力持續升溫,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前景,台灣該如何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大未來:全球重啟.奪勢造局」論壇緊扣疫情和台灣願景,議題包括ESG永續潮流、綠色金融等,深入探討企業發展關鍵。日前「台灣大未來:全球重啟.奪勢造局」國際高峰論壇中,可觀察到疫情後,世界各國都加速拚經濟,而台灣也應該藉由全球重啟時刻,抓住新商機、新趨勢,積極奪勢造局,未來才能享有豐碩的經濟果實。副總統賴清德:持續創新產業價值贏先機論壇貴賓首先邀請到副總統賴清德,他認為,疫情對全球帶來既深且廣的衝擊,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而這
振興五倍券規劃正式出爐,各界怎麼看?立委郭國文表示樂見發放,但必須讓每個產業都受益。立委鍾佳濱認為,可順勢讓小商家升級電子支付。立委林楚茵則提醒,莫忘受創嚴重的藝文界也需要五倍券振興。五倍券將成為政府今年振興百業的主軸,立委郭國文表示,非常樂見五倍券的發放,但是他也提醒,振興券要能普發、人人可領以及普惠,盡可能讓每個產業都受益,才有振興效果,而不是集中到某些公司、集團、產業,這樣的後果會變為「政府好意的政策卻造成產業失衡、貧富差距擴大。」立委郭國文:振興要顧及普發和普惠雖然一直有雜音喊出「為何不直接發現金?」但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