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疑美論再升級,添油加醋帶風向的美元霸權動搖之言,更掀起國際政經圈的層層波瀾。但除非美國在全球經濟版圖明顯削減,否則論斷去美元化,就易淪為信仰問題。
中國雖然不斷高呼「人民幣國際化」,但其實缺乏野心。中國一直不信任國際資本流動,而且政府最近針對企業盡職調查公司的行動,也會使外資更不願意進入。此外,其地方政府財政很不穩定,很難抵禦金融衝擊。
人民幣國際化,不管對中國或是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無法一蹴可幾,也不能表面強求,必須結合中國金融改革來滿足諸多國際化的條件。近來人民幣國際化的種種聲量,釋放出哪些值得注意的訊息?
人民幣國際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會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甚至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壓制,對中國抽銀根。人民幣在自身條件還未具備之際,就拋出「去美元化」聲浪,引來美國警惕與反擊,未必是好事。
執法單位的犯罪打擊能量很多都已捉襟見肘,更何況政府處理詐騙,包括評估、檢測、調查和執法、事後審查以及恢復原狀等,操作下來成本很高,甚至超過詐騙本身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說是矛與盾的戰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借鏡英國的作法,只有各方協同努力,進行足夠的把關及互相溝通,才有可能識破新型詐騙手法。教育、嚴刑峻法、對相關人課以責任,又或者是個人自由的降低,都可能是解決金融詐騙的方案。
「防詐」須由政府、民眾、金融機構通力合作,才能構築完善、嚴密的防詐網絡,不斷精進防詐知識、科技,方可持續降低詐騙案件數量,避免被詐騙集團新招數所迷惑!
FPAT 20年來的豐碩成果,凸顯理財規劃與每個人的生涯規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尤其人工智慧的出現和全球市場變動,讓民眾理財困難度增加,而這正是CFP最大的機會。
台海一旦開戰,所涉及的經濟及金融層面會比烏俄戰爭更加複雜,烏俄戰爭主要是衝擊能源、糧食進而引發全球通膨升溫,而台海戰爭影響的層面卻是半導體,不僅民主政體受到侵害,全球恐將陷入更嚴重的停滯倒退。
本土金融業可透過與國際金融服務平台合作,以借券和優化擔保品管理來活化資產運用,普惠金融的成功也需要非金融業的結合,以達到靈活的營運彈性,此舉也可以達到減低金融服務成本的機遇。
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金融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但吸引Z世代人才最關鍵的因素不只是薪資,其他還有如組織文化和聲譽、福利、職涯發展等,而金融業真的能吸引年輕人來嗎?
Z世代進入職場後,企業開始加強員工體驗、員工福祉與生涯發展的全方位視角,重新定位與調整企業文化意涵與實質管理制度。借鏡國外關注的重點,才有機會在高度競爭的人才市場裡,成功吸引與留置Z世代年輕人。
Z世代有務實與實踐夢想共存的期待,進入金融業看似多金,內部管制相當多、要學習的專業一直來,不能只做自己。會真正留任金融業作為畢生職涯,總是要經過歲月,成家立業、責任上身。
面對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金融業也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一方面祭出高薪,要與科技業爭人才,加上職場的工作環境與職位設計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金融業朝向科技化變身,如何讓Z世代對工作提升認同感,是未來金融業維持人才素質與競爭力的關鍵。
矽谷銀行所引發的金融風波雖然逐漸平息,但這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態金融風險,必須正確診斷此事件的成因,並且對症下藥,規劃合理的冷卻機制,降低擠兌風險,刻不容緩。
矽谷銀行原本的利基,在於快速提供新創公司所需的金融服務,如今卻成為燃點。網紅透過Twitter、WhatsApp鼓吹存款人轉存款,大量存款快速被掏空,銀行還來不及反應,即宣告被FDIC接管,令眾人錯愕。
矽谷銀行擠兌風波的警鐘,讓各方正視重塑數位金融風險監理制度迫在眉睫,監管機構應加強利用先進監理科技提升金融風險監控力,同時建構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的穩定機制,並架設好存款保險制度,確保金融市場穩定。
地區性銀行的命運,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人口結構、既有銀行轉型狀況的縮影。對台灣、南韓、中國這些高齡化國家來說,最重要的長期重點,是如何在社會高齡化的過程中確保能源自給,防止全球能源市場影響貨幣估值。
中國國家機構進行了一系列改組措施,變革中最重要的一項,應該是建立新的國家監管機構,負責監督金融業的所有領域。
英國脫歐滿3年,3年內換了4任首相,執行脫歐缺乏通盤指導,加上政治混亂下一連串的錯誤決策,經濟不僅陷入困境,更讓22%英國民眾處於貧窮線以下,2024年這個數字可能飆升到43%。
在台灣缺乏與歐盟、日本和美國等簽署數位貿易協定的狀況下,DEPA對台灣來說相當重要。除了積極爭取加入CPTPP之外,更應加速調整法制,申請加入DEPA,盡早參與數位貿易標準制定,及早掌握國際話語權。
加入會員可參加填問卷抽好禮, 購買VIP會員可享所有文章無限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