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台美第一次有體系、基於對等原則所簽訂的貿易協定,兩國政府權利、義務皆相等,將成為日後經貿往來的法制基礎,也可望引發其他國家效法,對台灣國際經貿發展助益甚大!
BTA有助於模糊商業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為台灣和美國建立對外關係基礎,同時迴避正式承認的爭議;消費市場的整合可以幫助台灣建立在地的、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擁護者。
「安全、公平、成長」三者並重,對台灣來說,是重要的經濟課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已正式啟動談判,雖然目前並未納入關稅減讓等市場開放內涵,更多的則是法規管制與數位貿易等治理議題,但仍符合台灣之所需。
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等三大政策智庫攜手合作,打造「財經三合院」,扮演政府與民間溝通的橋樑,融合產業發展、經濟及金融等議題,擴大社會各界意見參與,協助推進及深化台美重要經貿關係。
俗諺說:「錢可以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最難的問題。」但這次為了稅課收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也就是一整年稅收總額超過了年初預定會收到的額度,因為錢太多的財政運氣卻引發了社會對於「超徵稅收」的紛紛擾擾,反而讓錢本身變成了一個問題。衷心期望,在罔顧財政紀律的普發現金之亂後,台灣的公民財政意識可以有所進步,讓財政紀律的要求可以越來越成熟。
當前許多央行面對本國的通膨情勢以及其他國家的升息幅度,在貨幣緊縮路徑上,需要考量升息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將政策利率保持在高點或終點利率多長時間。央行決定貨幣緊縮要「多快、多高與多長」的取捨時,可從歷史經驗中尋求指引。
金研院舉辦「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財政部前部長蘇建榮與多位學者專家與會,都不約而同認為,財政赤字依舊存在,不應還稅於民,除非借來的錢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公共建設或服務上。
臺灣企銀致力發展金融科技並布局專利技術,今年更榮獲國家品牌玉山獎六大獎,數位發展與數位轉型獲得極大肯定,未來臺灣企銀將持續重視客戶需求,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數位金融服務。
從近期一連串新興金融爭議事件中,證明「信任」是金融業的特殊性,更是亙古不變的價值。未來的典範銀行家,除了具有誠信、正直、永續及社會責任等特質外,更需要兼具數位轉型的思維與能力。
在台灣銀行業界中,年逾90歲的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不僅是名副其實的金融教母,更是後輩眼中的「典範銀行家」。2022年,貢獻金融教學、研究與業務超過60年的侯金英,獲頒第十一屆菁業獎「特殊貢獻獎」,堪稱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