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雙方於2022年6月1日對外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於同年8月啟動談判,11月在美國紐約召開實體談判,今年(2023)1月在台北舉行第二回合談判。具體簽訂此台美協議,將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一起來聽聽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159期封面故事,專訪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的分享吧!
美國、英國、歐洲央行皆連升息,後續影響正在發酵,有人認為通膨巨獸已被馴服,也有人認為應強力升息以打倒通膨,升息對實體經濟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兔年台灣的經濟狀況表現又如何?
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分析,金融業重視的人格特質涵蓋下列九大類,包括積極主動、細心謹慎、穩定抗壓、溝通說服、誠信真誠、熱心服務、果決迅速、親和同理、開放合群。那如果想成為一名典範銀行家呢?應該具備哪些精神與特質?一起來聽聽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與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兩位金融界巨擘的分享吧!
公會起源可追溯自中古世紀,是基於共同利益所成立的團體,除了利己主義,也會為了商業模式、法令、市場經濟等議題,與政府進行溝通協調,發展歷史悠久,直至今日,各大公會仍扮演著重要角色,關注並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策,並保障會員最大的共同利益,新的一年,一起來聽聽金融業各公會如何帶領台灣金融產業更上一層樓吧!
眼見其他國家對於z世代年輕人的金融素養正在努力,長期關注年輕人議題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林楚茵,也非常重視Z世代的金融生活面向,她呼籲也期盼更多人要關注年輕世代的金融科普教育。
為了協助銀行業者了解台灣整體數位經營環境,以及呈現我國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趨勢,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花了四個月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並於日前首次推出「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調查」,其中,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凱君博士表示,高達9成的台灣銀行業已啟動了數位轉型,未來可能有更多銀行會需要跨領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因此,相關人才培育也是一大課題。
兆豐金控旗下有兆豐銀行、兆豐證券、兆豐投信、兆豐票券、兆豐創投、兆豐資產管理、兆豐產物保險等子公司,在外匯存款、進出口信用狀、聯貸、企業金融、授信放款等方面在台灣更是名列前茅, 一起來聽聽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總經理胡光華分享,兆豐是如何藉由整合集團的優勢,成功掌握企業主財管的關鍵鑰匙。
台灣金融研訓院於2020年首次公布我國「金融生活調查」結果,呈現出台灣人在收支、儲蓄、借貸、保險等面向的金融生活。今年,金研院再次調查,驚豔發現,國人在疫情影響下,對金融風險的抵抗力反而提升,實施金融教育的成效漸顯。經過兩年後,「台灣金融生活調查」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大家新的金融生活面向吧!
如何讓大家能自信運用金錢、規劃幸福財務生活?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一系列的課程教案致力於培養大家的金融素養,我們邀請到參與教案的士敏國小薛文哲校長以及東海大學會計系許恩得教授,分享學生們歷經這次的課程後所獲得的新想法與生活習慣的變化。
2050年的台灣,會是什麼面貌?是暮氣沉沉,還是有質感而充滿希望?嬰兒潮世代擁有豐沛的資金,可用於永續經濟建設,世界各國利用退休基金投注於基礎建設,台灣也必須朝向更機敏彈性的方向思考,讓上一代的努力成果,透過投資,為下一代做出最佳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