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國準備發動戰爭時,許多專家擔心烏克蘭的銀行系統會全面崩潰,實際上卻沒發生。
國際通膨如海嘯,然而面對這波通膨問題以及諸多挑戰,各國央行也十分頭痛,但我國央行該如何打這一戰,特別是央行政策在維持物價穩定上還有其他可積極扮演的角色?值得探討。
當前許多央行面對本國的通膨情勢以及其他國家的升息幅度,在貨幣緊縮路徑上,需要考量升息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將政策利率保持在高點或終點利率多長時間。央行決定貨幣緊縮要「多快、多高與多長」的取捨時,可從歷史經驗中尋求指引。
金研院舉辦「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財政部前部長蘇建榮與多位學者專家與會,都不約而同認為,財政赤字依舊存在,不應還稅於民,除非借來的錢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公共建設或服務上。
反向貨幣戰開打後,全球加速邁入緊縮貨幣政策循環,有望壓低通膨。然而,若沒有拿捏妥當,恐將衝擊股市,並把通膨壓力轉嫁至相對通縮的國家,特別是經濟體質不佳的國家,經濟衰退恐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