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看好海外獲利,紛紛加快布局腳步,各家對於人才需求孔急,但細看仍有各自著重的面向。除了必備外語能力之外,一銀、兆豐銀、玉山銀、中信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針對海外據點,需要哪些面向的戰將?
台灣金融業面臨的最大難題,當是人才不足。未來金融業應多吸納資訊、統計人才,並建置數據分析專責部門,利用大數據仔細分析業務、財務數據,洞察未來趨勢,提供客戶更優質的服務。
台灣是一個經濟奇蹟,不僅在產業上有著傲人的成就,也在金融上累積了豐厚的財富。以安聯集團公布的「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為例,台灣的人均淨資產近14萬歐元,全球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如此龐大的資產不只是數字,也是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舉辦「2023年CFP®與AFP授證典禮」,未來協會與持證人將持續強化連結,增加互動,讓持證人的價值被看見,並形塑台灣投資市場的專業領導地位,及透過國際參與,讓世界看見台灣CFP的能量。
在台灣銀行業界中,年逾90歲的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不僅是名副其實的金融教母,更是後輩眼中的「典範銀行家」。2022年,貢獻金融教學、研究與業務超過60年的侯金英,獲頒第十一屆菁業獎「特殊貢獻獎」,堪稱實至名歸。
優秀的銀行家對銀行存在初衷應念茲在茲,以活絡社會經濟為己任,服務客戶需求,並與之一起成長。無論是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或是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中信金創辦人辜濓松,都是價值服務無極限的最佳體現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舉辦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計畫,院長黃崇哲曾提及金融家典範,目前金融圈中生代心中的典範是哪些人?這次我們請到3位金融圈中生代代表,來談談他們心中的銀行家典範須具備的條件。
數位原住民形塑一個不同於過去且富有想像的金融世界,年輕的金融從業人員如何定義典範銀行家?「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具備數位力與永續概念,友善金融環境,才能讓年輕世代信服。
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分析,金融業重視的人格特質涵蓋下列九大類,包括積極主動、細心謹慎、穩定抗壓、溝通說服、誠信真誠、熱心服務、果決迅速、親和同理、開放合群。那如果想成為一名典範銀行家呢?應該具備哪些精神與特質?一起來聽聽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與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兩位金融界巨擘的分享吧!
公會起源可追溯自中古世紀,是基於共同利益所成立的團體,除了利己主義,也會為了商業模式、法令、市場經濟等議題,與政府進行溝通協調,發展歷史悠久,直至今日,各大公會仍扮演著重要角色,關注並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策,並保障會員最大的共同利益,新的一年,一起來聽聽金融業各公會如何帶領台灣金融產業更上一層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