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下,企業受網路攻擊顯著增加,公司需要更有效的方法保障網路資安,帶起「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零信任安全」,加上風險管理觀念興起,企業應定期舉辦資安事件演練,才不至於在風險真正來臨時應變不及。數位轉型下,企業受網路攻擊顯著增加,公司需具備更有效方法保障企業網路的資安,因而帶起「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零信任安全」(Zero Trust Security)概念興起;然而,企業過去防止網路攻擊,通常把火力集中於打造「護城河」,但即使防火牆再完美,也萬萬沒想到帳號密碼早已被內部外洩,專家提醒,企業導入「零信任」全新
2021年的金融監理收穫豐富,銀行服務模式(BaaS)已經讓銀行可以把一些符合相關法規的服務外包給第三方業者,由於各地的需求快速變化,這種新模式讓許多新興的企業可以專門管理相關業務,也因而降低了成本,讓那些非金融機構也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支付服務。不過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沒那麼正面的事情:勒索病毒服務(RaaS)讓許多即使不熟駭客技術的人,也能在黑市上購買服務軟體,對自己想要攻擊的目標勒索指定的金額。勒索病毒服務跟銀行服務一樣,都讓新知識快速跨國傳播,也都讓人們更容易用錢買到自己想要的服務。但勒索病毒服務目前已經危害
中國還得走好長一段路,才能讓本地的資本市場,與紐約或香港並駕齊驅,但不斷干預民企的政黨國家,卻讓這條路充滿崎嶇。這次遭殃的是網路業與補教業,但誰知道下次遭殃的會不會是目前看來毫無問題的產業?中國共產黨過去從未相信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現在也一樣。他們雖然知道需要引進市場機制才能提升經濟競爭力,卻一直都不相信市場和私人企業會服務於國家利益。對共產黨而言,國家利益永遠都比企業和投資人的利益更重要。因此,中國最適合的體制絕對是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也就是某些學者所說的「政治資本主義」。習近平伸手控制資本主義由於如今政治在中國的
國際監理改革浪潮興起,預期國際主管機關未來將加強推動集中結算機制之力道,台灣金融機構宜密切關注台灣集中結算機制推行的最新發展,以利與時俱進調整其OTC衍商交易與商品包裝策略。在2007年至2008年間,美國歷經次級房貸危機及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閉風暴,除美國外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同時暴露當時金融監理的弱點。各國銀行的破產或瀕臨破產,凸顯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緩衝的不足,除促使國際清算銀行(BIS)之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推動巴塞爾協定三(BaselIII)銀行監理改革外,店頭衍生性金融商品(OTC衍商)
董事會是金融機構運作的基石,面對快速變動的總經環境與金融市場,以及FinTech創新的挑戰,金融機構的董事會應該如何因應? 美國被譽為全球金融業的先驅,美國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一向被各國視為範例。2000年,《美國銀行董事手冊》中文修訂版在台灣由金融研訓院前身之一的金融人員研訓中心出版,對於董事會的職責、權利與義務、董事個人之職責――勤勉及對銀行利益負忠實義務,以及金融管理當局的行政措施做了明確的介紹,成為國內金融業界董事會運作的標竿;20年後的現在,《美國銀行董事手冊》新版出爐,將董事會調整至公司治理的章節,並針對
杜絕日益增加的理財專員弊案,非僅靠主管機關監管或裁罰,金融機構宜提出有效確保甚至更進一步提升客戶權益的機制,由上到下,從經營文化、問責機制到法令遵循皆須精進,細心呵護金融產業最重要的資產――誠信。正當主管機關努力推動「財富管理2.0」與「信託2.0計畫」之際,極少數不肖從業人員卻出現脫序行徑,違反「理專十誡」。這凸顯台灣的財富管理除了商機外,仍有問題待解決。若無妥慎處理,嚴重者可能損及我國辛苦推動ESG的成果,甚至引發信任崩解危機。展望未來,隨著市場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與投資者期望的變化,金融機構應致力發展新商品與服
銀行理專挪用弊案層出不窮,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最重要的是,「法遵不只是法令遵循而已,還牽涉到文化因素。應重新思考『銀行為誰而存在』。」他建議設立獎項,表揚盡忠職守的銀行從業人員,進而帶動正向循環。先前因銀行某幾位理財專員盜領客戶資金事件,成為新聞焦點。然而「誠信」是金融業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亦是金融監理單位、金融機構管理階層及每一位從業人員的責任。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就引用孟子的經典名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說明訂定法規或公布「理專十誡」來規範理專行為,固然有其必要,但追究其原由,必須從金融文化來改善
信用是銀行經營的基礎,金融從業人員本該採用最高規格的道德標準與紀律要求,不只理專十誡,更應落實於所有金融從業人員,加上優化行為控制與財管業管機制,對財管產業發展、客戶關係經營才有助益。金管會黃天牧主委一再提示,金融機構有二張執照,一張是金融監理機關核發的業務許可執照,另一張是社會大眾賦予的信任執照,同時取得這兩張執照,金融機構才能永續經營。一般認為,銀行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銀行的英文是由拉丁文「Banca」演變而來,此字在拉丁文的意思便是「長凳」。最初銀行業者便是坐在長凳上經營貨幣兌換與放貸生意,如果資金周
各主要銀行紛紛施行財富管理防弊措施,針對行員生活狀況具體掌握的KYE、調整基金銷售的獎酬機制、增加「非財務指標」在獎酬系統的比重,強化總分行之間的交叉勾稽等,從制度面徹底杜絕理財專員舞弊的漏洞。銀行存放利差不斷縮小,銀行日益仰賴財富管理業務所帶來的手續費收入,許多銀行有超過3成的獲利來自財富管理相關業務,然而,隨著財管業務的快速擴張,理財人員盜用客戶資金、印鑑、冒名客戶等弊端時有所聞,更有多家財管業務在業界具指標性的銀行因此遭到金管會重罰,特別是金管會2020年的裁罰金額創下史上新高,其中因為理財業務弊端的罰款,就
銀行推出財管業務協助客戶理財,原是雙贏美事,但少數不肖理專舞弊,恐使民眾對銀行失去信心,為杜絕舞弊再次發生,金融機構努力提出有效確保客戶權益的機制,期望由上到下,從精進經營文化、問責機制到法令遵循等面向努力,投資人也應強化金融消費安全意識,善盡自我保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