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對東南亞投資向來以製造業為主。未來,服務業將是東協國家中期增長的驅動力,尤其是金融科技、電訊基礎設施、房地產、醫療,甚至是精緻農業,都是台商可投入開發的領域。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成果亮眼,統計2017年對新南向國家貿易額成長15.6%,高於台灣對全球貿易成長率12.9%;投資方面,台灣在新南向國家的投資成長54.5%,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成長15.8%。在新南向國家的投資布局中,根據經濟部投審會「2017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傳統產業台商偏好投資越南,占28.52%;服務業台商偏好投資馬來西
要讓台灣年輕人在國際舞台上能找到更有利的位置發展,金融業須更努力。當前應加速發展無形資產評鑑,滿足未來更多產業創新需求。今年3月一場「青年創業論壇」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臺灣企銀董事長黃博怡擔任與談嘉賓,他從「一青、二老、三創」等三大理念出發,勾勒包括加強青年創業輔導模式、推動銀髮金融、扶植新創產業等三大營運策略。自2014年的歷史百年老店,再邁入下一個100年的新起點。無形資產評鑑待發展面對產業結構的轉變,臺灣企銀自然也得跟得上時代變動的脈絡,來因應產業最新發展的脈動,其中他直接點出當前最需要努力之處在於:「如何
面對韓流、陸潮等外來文化攻台,為提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各界皆期盼能集結文化能量,共同帶動台灣文化經濟活力。著重文創產業早期投資的林弘全認為,重振台灣文創可從具原創性的破口切入,輔以加強扶植30歲以下年輕人,台灣影視音出口盛世將指日可待。林弘全不僅曾是台灣最大社群網站「無名小站」的創始站長,2006年讓無名小站風光嫁入雅虎,之後與合夥人創辦全台最大綜合性群眾募資平台「flying V」,以及發想全台第一個創意實驗基地「濕地venue」。同時,他的另一個身分便是豐利管顧董事長,為加入扶植台灣文創事業,豐利管顧以創投的角
今年最風光的國片無疑是黑色幽默電影《大佛普拉斯》,不僅獲2017年台北電影節5項大獎,也入選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與東京影展,又在金馬獎評選中獲得多項肯定,如此佳績可謂再次鼓舞了台灣國片市場。提到今年國片《大佛普拉斯》的幕後推手,除了華文創公司的製作團隊外,就屬文化部與中信創投這兩家重要投資者了,而中國信託深耕台灣文創產業,力挺主管機關「金融挺文創」政策,是最早支持政府文創產業政策的金融機構之一。中信創投董事長王志剛表示,勇於嘗試新興事業投資的中信創投成立於2003年,是中信金控百分之百投資。2010年就看準趨勢,將
台灣文化創意資源並不亞於其他國家,但資金缺乏卻常導致影視作品無法與之匹敵,如能透過建立兼具擔保與信評之機構,或許有機會讓資金動員更加順暢。不少台灣影視製作團隊能力並不輸他國,但眼前影視內容產業資金斷鏈問題嚴重,金主、投資人難尋,加以金融機構重視是否有擔保品的借貸情況下,有時團隊出資者動輒還須將辦公室、房屋當抵押品,才能借到款,面臨「不在乎票房,只在乎還款」的現實問題。但假設台灣能借鏡參考韓國做法,創造出自己的影視產業信用評等機制,引進由政府主導,所建立兼具擔保與信評之機構。從政府的公信力來保障,或許有機會順利向金融
面對日韓劇、陸劇強勢席捲全球影視市場,台灣影視產業應進入結構性整合階段,讓源源不絕的創意能逐一被實現。國片《海角七號》大賣,在2008年暑假檔期時的票房超過5億元,堪稱台灣電影界的奇蹟,之後接棒的《艋舺》、《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雞排英雄》、《大尾鱸鰻》等也都有亮眼的表現,帶動國內掀起國片潮流,讓國片市場從谷底翻揚。成功打造《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的馬赫坡部落茅草屋、霧社街日式住宅群、武德殿、公學校等場景,讓不少台灣人驚豔原來台灣也有這樣技術的阿榮影業被譽為「台灣夢工廠」。阿榮影業執行副總經
台灣內容創作人才一直在國外都有相當亮眼的表現,而如何讓台灣具備足以躍上世界舞台的文創競爭力,須讓產業走向注重原創性與市場性的良性發展。兩岸在60年代進入冷對抗,當時大陸如火如荼進行文化大革命,台灣則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反制,包括舉辦金馬獎,意即從金門、馬祖做「文化反攻」。50餘年以後,金馬獎已成為舉世華人最重視的電影大獎。此外,台灣音樂也早已風靡兩岸四地,什麼《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手》節目,都有台灣歌王、歌后、詞曲大師打擂台、點評或指導的身影。但好萊塢仍稱霸,韓流日益風靡。甚至在最近的中共十九大的報告都倡言「中華
影視產業對於一國不僅具商業價值,若能向外輸出達到文化傳播推廣之效,讓不同國家了解其人民生活方式與特有價值,展現國家文化底蘊與藝術涵養,將可創造龐大的經濟產業商機。影視產業是高附加價值且具外部經濟的產業,除了放映版權收入之外,周邊產品如電玩遊戲、影音專輯、書籍,以及劇中出現的手機、食品、服飾、化妝品等商品皆能間接嘉惠相關產業。當影星身價水漲船高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經紀收入與代言效應亦將倍數成長,拍攝現場或景點更可配合觀光旅遊政策,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前來旅遊與消費,帶動龐大觀光商機,創造綜合效益。「韓流」為韓國帶進龐大經濟
國內影視產業者普遍面臨製作成本過高,以及難以取得足夠資金的問題。政府將從內容力提升、投融資資金、通路拓展等面向建構文化產業生態系。近年來台灣影視產業的發展,有許多顛覆性的轉變。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以總票房5.3億元,創下台灣電影史票房紀錄,進而催生原本因資金不足而擱置已久的電影《賽德克‧巴萊》重啟拍攝,該片不僅在票房及國際影展表現亮眼,更成功打進海外市場;此外,今年幾部極具原創性內容的台劇如「植劇場」系列、《通靈少女》、《麻醉風暴2》, 在電視及網路平台獲得高收視率,為台灣影視產業注入強心針。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OTT正紅,不少影視音樂界人士想大展身手、搶食這塊大餅,但常苦於資金不足,金融業者則礙於不了解該產業,不知道如何評估其風險,不敢貿然提供融資。有鑑於此,文化部成立首屆「影視音金融菁英班」,讓雙方展開交流,理解彼此的思考邏輯和工作型態,共同把國內影視音產業的餅做大。影視、音樂內容的魅力與影響力無遠弗屆,連帶讓衍生而出的周邊商機更不容小覷。隨著科技日新月異,OTT(Over The Top)舉世流行,只要透過手機或電腦,隨時可以在線上收看最新的影視節目,根據統計,2015年全球OTT產值約新台幣8,700億元,未來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