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已經過世了,我很擔心未來如果連我也不在了,誰來養育還年幼的一雙孫子?」一位老爺爺憂愁地向合庫銀行行員訴說。 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有20%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老人,即便是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退休金,許多人依然對老後生活惴惴不安。他們的擔憂,多半出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比如,如何保障資產安全、又能進行家庭財產世代傳承?如果未來支付長照費用時,自己已經無法自主行動了,又該怎麼辦?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失智、獨老、高齡照護糾紛與金融詐騙等議題將逐漸浮上檯面,保護財產安全也成為退休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國泰世華銀行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深刻了解信託價值,從民眾的多元需求出發,發展全方位的信託業務,協助民眾在人生旅程中超前部署,確保未來財產能「專款專用」,達成照顧自己、守護家人、財富傳承的心願。
台灣資金充沛,若有投資平台讓機構及民間資金導入基礎建設,強化台灣在綠能、長照、數位等產業,不僅將使生活環境向上提升,還可達到吸收過多游資、資助財政、建設台灣的三贏局面!
信託業推動信託2.0計畫評鑑頒獎典禮盛大舉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多元化信託的推動已擴散到越來越多的銀行,並表示「ESG的表現和財務報酬是正相關的」,企業追尋存在的目的與獲利可以相輔相成,與時俱進。
泛公股銀行不同於純民股金融機構以股東獲利極大化為目標,在追求獲利過程中,需要兼顧公共利益的發展與金融穩定性,積極在金融業務上達成公共利益發展,例如綠色金融、高齡信託金融等服務,同時又能有良好獲利。
業界唯一四度榮獲菁業獎最佳信託金融獎肯定的國泰世華銀行,落實「客戶優先,價值永續」理念經營信託業務達20餘年,協助客戶守護財富、迎向永續未來同時,更積極響應信託2.0推出親民信託服務,盼信託逐步成為高風險時代下的「全民財務管理工具」。
以房養老自2014年開辦後,對許多擁有房地產卻缺少現金的民眾,多了一個新選項。且不少銀行將以房養老結合信託,或是推出「留房養老、以租養老」,讓房子的功用得以發揮到最大,更能符合民眾實際退休需求。我國在2018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預計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金融需求,金管會積極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及提供符合高齡者需求的商品及服務,提供高齡者生活所需資金,增進退休生活保障,其中就是鼓勵銀行提供以房養老貸款服務,可以在既有社會保險及社會救助體系外,成為年長者生活經濟保障之一。以
不論是以房養老、留房養老,皆為國內銀行開發出的產品,適合不同需求的銀髮族,也讓年長者有更多選項。高齡者應善用手中不動產來規劃未來生活,不僅可活化不動產,且能創造穩定的現金流,讓退休生活過得更幸福與安心。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退休生活財務規劃越顯重要。銀行看準銀髮族養老信託商機,並響應金管會「信託2.0」計畫,安養信託商品越來越多元,除了自用住宅的「以房養老」結合信託外,近來也推出非自用住宅的「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等,供銀髮族作為信託資金來源的新選擇,讓持有房屋者不必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也能透過收取的租金,作為安養
以房養老制度在美、英等國行之有年,台灣則鎖定60至65歲的有屋銀髮族,為了有更好的推動機制,必須由國家設立信保機制分攤銀行風險,降低銀行房價跌價損失風險,銀行才願意拉高貸款成數,對銀髮族更有幫助。「你想當個上流老人嗎?」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預估2025年台灣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然而低利率、通膨、長壽等多種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會讓人們擔憂「退休後的生活費到底夠不夠用?」若能將資產轉換成「流動」的現金流,「以房養老」確實是銀行可力推的好商品。美國》逆向抵押貸款需求增強儘管美國有社
信託2.0推出,幫助客戶量身訂作全方位信託更顯重要,銀行須透過內部資源整合及對外跨業合作提供服務,需要各領域專業人才合作,「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課程就應運而生。不僅止於信託,還包括「以房養老」、「留房養老」,使高齡長者得到完整服務。台灣將在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國發會推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在2040年將升至30.2%,因此建構保障高齡者財產安全的健全金融體系與金融商品服務,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而因應高齡趨勢,金管會在去年9月發布了信託2.0計畫,信託公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也推出新課程,第一批多達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