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John Trump)可能重新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和美國期待已久的降息政策,是當今全球金融市場討論的焦點。川普回歸必然對美國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活動有顯著的衝擊,也勢必對全球經濟環境帶來影響。台灣壽險業在全球金融服務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壽險業的資金有接近7成以美元計價,規模已超過7,000億美元,因此即將產生的衝擊將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一連串的挑戰。
金管會從2020年8月開放國銀開辦億元級以上的高資產理財業務以來,包括一銀、兆豐、合庫等3家公股行庫在高資產理財業務嶄露頭角,華銀也在今年正式加入高資產理財行列,其中,在金管會目前已核可開辦高資產理財12家國銀裡,一銀、兆豐、合庫等三大行庫,不論是高資產客戶數,或是資產規模,都可說是國銀裡的佼佼者,已成為金管會每月公布統計前三大的「常客」,那麼,為何起步較晚的公股銀行,在高資產理財業務仍能後來居上,繳出不遜於民營銀行的成績?
銀行公會理事長雷仲達在今年4月曾說,銀行業向主管機關爭取金融營業稅稅率由5%降到2%,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5月23日首次在立法院答詢時回應,金管會建議財政部酌予調降金融營業稅率,期望稅率調降至2%至3%,意味著銀行公會的訴求獲得金管會認可,只差財政部的回應了。
國際資金流動下,銀行必須努力思考如何協助高資產客戶平衡風險與收益,為客戶從資產管理面引入風險與報酬較為折衷的財富管理商品。而具有平衡風險與報酬性質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近來扮演著從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提供商品予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金融監理機關積極推動政策,期能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同時也回應業者反映,調整保險業及資產管理業法規,以冀資金能流向資本密集的內需產業,提高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的服務品質,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然而,站在保險業的立場,投資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時,所考量的決策關鍵,或可作為主管機關未來推動政策時可思考的方向。
政府推動5+2策略性產業及相關基礎公共工程建設,以往大多仰賴銀行,尤其是八大行庫來提供金流。但事實上,資金活水並非只有公股銀行能挹注,現在除了壽險業龐大海外投資引流回台外,私募股權投資,則是另一條可思考之路。相較於國外私募股權投資風行多年,台灣私募股權投資仍有待進一步發展,成為挹注國內重大基礎公建、5+2策略產業的新活水。
近期越來越多民眾將錢投入股市,高股息ETF申購更破千億,讓人驚覺台灣隱形富豪真的不少。對此,多家大型民營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早已重整旗鼓,瞄準資產上億、十幾億的高資產大戶,希望從外商手中搶下這塊大餅,為其規劃財富管理、資產傳承。究竟,這些高資產大戶在個人理財及資產傳承規劃上,又有哪些新面貌呢?
才滿2周歲的純網銀國家隊「將來銀行」,由臨危受命負責養大這隻小鯰魚的將來銀行總經理許柏林,以扎實的基本功,讓保險、房貸、法人戶等重量級銀行業務「在3家純網銀中能跑在最前面」,並開辦信託及積極籌備外匯與企金聯貸業務,準備將純網銀的經營效益發揮至極致!
為迎戰民營金融機構來勢洶洶的競爭壓力,前財政部部長蘇建榮首度推出公股金控、銀行的「雙翅膀、雙引擎」政策。在該政策執行2年後,現任財長莊翠雲續推「雙翅膀、雙引擎」政策2.0版,要求公股金控、銀行必須依據該政策,訂定新的「三年發展計畫」。
2023年ChatGPT橫空出世後,帶來一波股市AI熱潮。然而各國金融監理機關卻不約而同的,陸續對AI可能危及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示警。這些擔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AI演算法造成投資行為的「羊群效應」(Herding Behavior),加劇市場波動;另外是目前股市的AI概念股過熱,應注意避免重蹈當年的網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