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從「生成式」(Gen-erative)進化到「代理式」(Agentive),徹底改變企業的「進行式」。與過去對AI的認知不同,代理式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主動規劃任務、理解環境脈絡,並自主採取行動的「數位代理人」。它們能根據企業目標自主執行任務,甚至在過程中學習、適應、協作,成為未來企業營運的全新戰力。從特斯拉、谷歌、亞馬遜等Big7科技巨擘帶頭,各產業鏈紛紛積極關注與投入代理式AI發展。台灣企業若希望在這波AI自主化浪潮中占得先機,究竟應從何處下手?綜合國內外幾個大型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代理式AI不只是工具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
黃仁勳旋風訪台,揭露輝達正與國泰、玉山、中信三大金控合作發展代理式AI。這3家金控均為金管會「金融科技聯盟」要角,未來可望發揮帶頭作用,吸引更多金控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