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大會期間宣示,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時間已進入倒數。全球金融機構更積極加入發展永續金融,監理機關也強化永續金融相關監理措施,以使金融業發揮更大影響力,加速完成淨零排放。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已在2021年底COP26大會期間宣示,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亦承諾跟上國際步伐,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隨「淨零」趨勢顯現,在剩下不到30年時間中,除了將加速驅動金融業綠色金融發展,也將引發各國金融審慎監理措施的變革。2022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投資地球的未來」(Invest i
今年地球日主題為「投資地球的未來」,期盼以金融帶動其他產業,早日落實ESG永續金融的目標,在積極減碳、降低實體風險的作為下,讓人們重新擁抱一個更潔淨的地球。金融是推動經濟活動的血液,因此今年4月22日國際地球日的主題為「投資地球的未來」(Invest in our planet),說明推動ESG永續金融的重要性。除了凸顯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的嚴峻外,也希望金融能帶動其他產業,成為落實永續發展的工具。利用槓桿導引資金投資永續在推動淨零排放的路徑上,不管是再生能源的普及、儲能的推廣與能源效率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投資,才能
金管會帶領上市櫃公司全力拚永續、減碳!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2023年起,118家資本額百億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必須在年報揭露個體公司碳盤查結果,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及國際間對永續議題關注,金管會為協助我國企業及早因應訂定其減碳目標,於3月3日宣布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2023年起,118家資本額百億以上的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必須在年報揭露個體公司碳盤查結果。且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不只關注溫室氣體減量,也投入資源在調適、科學、公正轉型。立委洪申翰認為,不僅要訂定以科學為基礎的調適目標,也要設立專責氣候科研機構,由國發會擔任中央調適主管機關,進行有效規劃和管考。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頻傳,其影響的迫切度、複雜化與劇烈程度,讓長期關懷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立法委員洪申翰感到憂心,猶記得就在2021年5月13日下午,因高雄路竹興達電廠匯流排故障,導致全台緊急分區輪流停電。同年同月不到一周內,5月17日,台電通知需要緊急分區限電,短短4、5天內二次分區限電,513大停電影響全台一般民生
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想推動「綠色振興計畫」,投資適當的基礎建設,一方面讓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一方面促進環保。至於世界各地的散戶,目前則在學習如何用自動化工具進一步調控投資組合。去年最重要的氣候會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英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國家之一,脫歐之後正在重新整理自己的金融地位。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想推動「綠色振興計畫」,投資適當的基礎建設,一方面讓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一方面促進環保。至於世界各地的散戶,目前則在學習如何用自動
ESG成企業顯學,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度攜手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舉辦「台英永續金融培訓合作倡議-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特聘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內閣顧問當師資,財政部也將全力支持。氣候議題儼然成為ESG投資趨勢。國際投資人與機構對企業在ESG議題上採取行動的要求與期待日趨嚴格,就連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許多上市公司受到政府ESG規範、客戶及投資人對降低碳排量的要求,公開承諾實施以氣候為重點的目標。但散戶和機構投資人需要有相對應的工具,才能評估投資的企業是否有兌現承諾。因此,國際知名指數編製公司明晟(MSCI)
ESG成企業顯學,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度攜手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舉辦「台英永續金融培訓合作倡議-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特聘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內閣顧問當師資,財政部也將全力支持。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啟動!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危機,各國政府紛紛祭出減碳對策,我國也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正式入法,以達成聯合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已成企業顯學,金融機構不只要面對實體或轉型方面的風險與機會,更是低碳經濟轉型及綠色金融的關鍵推手。長期致力金融人才培育的台灣金融
隨著ESG近幾年成為全球重視的新浪潮,金融業藉由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促使企業跟著轉型,逐步邁向綠色金融。各銀行業更從發行綠債、永續連結貸款、投資綠色企業、簽署赤道原則等方面衝刺,積極強化綠色金融的重要性。ESG逐漸從以前企業、銀行的選擇性配置變成標準配置,加上2020年起的疫情影響,使得各行業積極鎖定減少碳排放等策略,銀行業更是積極鎖定綠色金融。當中,政府各單位也積極協助,金管會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及國際間對永續議題的關注,協助我國企業及早因應訂定其減碳目標,金管會於1月13日預告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早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全球總體經濟有「儲蓄過剩」的現象;但在未來幾年,人類需要投資同等規模的大量金額,以發展減碳科技。
近年來,德國產業界普遍瀰漫著危機感,「德國模式」若不大刀闊斧進行變革,恐步上日本後塵。未來,德國能否開出與梅克爾時期不同的經濟路線,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