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一波通膨時代開始之前,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曾在2018年批評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過早升息。川普當時的批評頗有道理,在他說出「聯準會已經瘋了」之後,許多人紛紛開始擔心聯準會失去獨立性。不久之後,市場在該年年底迫使聯準會停止升息。到了隔年年中,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聯準會被迫開始降息,川普的發言彷彿洞燭先機。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根據《經濟學人》估算全部的選舉將涉及全球過半人口(41.7億人),且當中約有20億人能投票。《彭博》則從經濟角度估算,指出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產值42%的國家,將選出新領導人。其中,重中之重就是11月美國總統大選,不論是現任的拜登(Joe Biden)或者是強勢席捲再來的川普(Donald John Trump),誰入主白宮,會影響全球經濟灰犀牛?政治引領經濟變化最寫實的焦點已上演!
由於美國總統的重大政策,對全球的政經秩序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現在大家都密切注意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的發展。研究2位總統候選人的重大政策與影響,則是超前部署的第一步,特別是對外貿易政策,提早思考可能到來新政策的因應對策。
2024年又值美國總統大選年。根據近期民調顯示,連續3次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川普(Donald John Trump),重返白宮的機率竟節節升高,讓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已成為全球政經局勢發展的最大變數,也讓全球資本市場嚴陣以待。
向來擅長選舉行銷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John Trump),由於其競選團隊在過去6周的審判過程操作為政治打壓等策略奏效,使得川普勝選機率達48.3%,而拜登目前勝選率約38.8%,使市場預期川普勝選的可能性大為提高,那麼,台灣金融業者對此有做好什麼準備嗎?
川普(Donald John Trump)可能重新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和美國期待已久的降息政策,是當今全球金融市場討論的焦點。川普回歸必然對美國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活動有顯著的衝擊,也勢必對全球經濟環境帶來影響。台灣壽險業在全球金融服務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壽險業的資金有接近7成以美元計價,規模已超過7,000億美元,因此即將產生的衝擊將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一連串的挑戰。
歐美國家中央銀行體系從2022年始,為應對高通貨膨脹,而採取一連串政策指標利率提升,幅度之大,為20多年僅見,並已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一段時間,各國經濟表現在此期間差異甚大。然不同於過往,此波的高通貨膨脹,主要源於全球供給面因疫情與地緣政治變化所引起的混亂和重整。本文將從歷史回顧以及國際比較,探討高利率政策在抑制與控制供給面推動的通貨膨脹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必要性。
中國今年4月中旬公布第一季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成長率為5.3%,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加4.7%;固定資產投資成長4.5%;對外經濟方面,進出口總額以美元計價成長為1.5%,出口與進口都成長1.5%。乍看之下,是個還算不錯的開局。
面對34年來最弱的日圓,日本央行終於忍不住出手。4月29日,日圓一度跌到160元兌1美元,但3天後旋即彈升到155元左右,市場揣測這是日銀進場干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