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世界,近的日子遠了,遠的日子近了。2022年2月,俄羅斯突然發動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讓疫情接近尾聲的國際社會一下子群情激憤,制裁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所有人都認為俄羅斯經濟即將邁入深淵。大家肯定記得彼時,俄羅斯的海外資產被凍結、國際金融系統的聯繫被切斷,連能源出口都被刻意針對。西方媒體對制裁效果更是通篇充斥著癱瘓、衰敗以及一蹶不振等等負面形容詞。如今,30多個月過去了,烏俄戰爭的對峙不見緩和,但奇怪的是,俄羅斯經濟不但沒有癱瘓,還在繼續保持著增長。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預測俄羅斯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2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911恐怖攻擊時幸運逃過一劫。他在廢墟重建中培養戰鬥力與韌性,如今接掌川普政府操控技術與貿易的「前線司令部」,是美中科技角力、地緣政治競爭中的強硬派推手。
AI提升資訊處理效率、縮短決策時間,帶來不少技術紅利,但模型本身的「黑箱性」值得重視。
Panasonic是台灣一整個世代的共同回憶。這家超大型的百年跨國企業帝國,面臨了複雜的經營挑戰,從總部、事業部門的裁撤、整併到內部革新,它積極尋找企業永續的活力,也凸顯日本企業積極轉型活化的重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