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遭暗殺,但他提出的兩項目標也先後實現。日本的戰後歷史進入了新的一頁。
當俄國準備發動戰爭時,許多專家擔心烏克蘭的銀行系統會全面崩潰,實際上卻沒發生。
與金融業相關的法規,堪稱「族繁不及備載」,且常有更動,海外據點更得關注所在國家的資訊安全法規。運用AI檢視是否符合資訊安全法規,可減少違法、違規,有助於建立一致性的管理機制,並節省人力成 本。
數位化浪潮下,唯有持續創新、轉型,才能貼近客戶需求。臺灣企銀委託芬恩特創新聚落舉辦「未來金融X數位創新設計力」培訓專班,希望藉此加速數位轉型,並強化員工應變能力。
第16屆亞洲金融論壇首度實體回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專家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挑戰,也帶來新機會。唯有擁抱新挑戰,全球聯手合作,才能達成共同目標。
「我的兒子已經過世了,我很擔心未來如果連我也不在了,誰來養育還年幼的一雙孫子?」一位老爺爺憂愁地向合庫銀行行員訴說。 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有20%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老人,即便是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退休金,許多人依然對老後生活惴惴不安。他們的擔憂,多半出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比如,如何保障資產安全、又能進行家庭財產世代傳承?如果未來支付長照費用時,自己已經無法自主行動了,又該怎麼辦?
一場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型態,金融業的信託服務也要再進化。2021年,台北富邦銀行領先同業,推出「信託數位託管機制—安心知付」服務,「我們從『客戶視角』出發,在信託與客戶的各個觸點中,解決客戶痛點,也提升使用信託服務的意願,落實信託照護的目的。」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郭倍廷說。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失智、獨老、高齡照護糾紛與金融詐騙等議題將逐漸浮上檯面,保護財產安全也成為退休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國泰世華銀行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深刻了解信託價值,從民眾的多元需求出發,發展全方位的信託業務,協助民眾在人生旅程中超前部署,確保未來財產能「專款專用」,達成照顧自己、守護家人、財富傳承的心願。
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銀行業追隨台商腳步支援金流,深耕東協市場。2022亞洲金融監理高峰論壇特邀越南、菲律賓高階金融監理官及東南亞國家中央銀行聯合會(SEACEN)資深專家與會,分享外資銀行金融監理機制及金融現況。
從COP27公告來看,「範疇三」排碳問題受到相當重視,顯然大家都希望企業能以更負責、透明方式,蒐集並公開整體排碳軌跡。但不要試圖一次解決整個供應鏈碳排問題,而是根據企業能承擔的風險逐步推進,使供應鏈碳足跡越來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