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廠供應鏈的多元分流布局,國銀與更多國家資金往來更加密切,等同擴大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腹地,提供其發展的新契機,相信抓住「去風險De-risk」的思維,國銀海外版圖也將更寬廣。
若以美中貿易戰為分水嶺,2018至2022年台灣赴美投資金額為83億美元,較2013至2017年的22億美元成長約3倍,速度驚人,其中最大的投資額來自包含半導體和電動車等電子製造業。在此同時,台資金融業也積極前進美國,希望能就近服務客戶。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全球化發展讓各國重新調整腳步,供應鏈出現解構與重組,全球投資者和外商正悄悄從中國轉移陣地,新南向國家成為潛力無窮的新興市場,金融業也趕上這波南移趨勢,不僅擴大經濟腹地,也就近助攻台企布局重點市場。
日本股市重回33年新高,製造業將復興,使得台灣金融業者赴日設新分點,而日本銀行也來台設立辦事處。
國銀看好海外獲利,紛紛加快布局腳步,各家對於人才需求孔急,但細看仍有各自著重的面向。除了必備外語能力之外,一銀、兆豐銀、玉山銀、中信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針對海外據點,需要哪些面向的戰將?
台灣是一個經濟奇蹟,不僅在產業上有著傲人的成就,也在金融上累積了豐厚的財富。以安聯集團公布的「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為例,台灣的人均淨資產近14萬歐元,全球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如此龐大的資產不只是數字,也是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台灣金融業不只要打亞洲盃,更要放眼世界盃,現在金融業將可關注其他更成熟和更高端的市場,不論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相信雖然挑戰不少,但還有更多的商機等著去開拓!
七大工業國組織(G7)公報曾多次提到「去風險 De-risk」,並認知到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與多元化,在此浪潮下,各國開始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區域化及多元化發展,並重塑各國貿易及投資結構。台灣的金融業,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一起來聽聽台資銀行如何跟著台商移轉遷徙吧!
美國已發布國家資安戰略,確保國民能受益於安全的數位生態系,透過戰略投資與協調,建立安全與韌性的下世代技術與基礎建設,並建立國際夥伴關係,台灣擴大跟美國聯手,相信能升級更強資安防護罩,資安也將成為金融業的新資產!
OCCIP就如同情資單位,主要是與金融部門公司、行業團體和政府合作夥伴保持密切合作,共享有關網路安全、實質威脅和漏洞資訊,鼓勵使用符合資訊安全標準及最佳化措施,發生重大事件時,做出回應及恢復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