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世代都由不同的環境形塑而成,Z世代的年輕人屬於數位原生族群,他們從小習慣運用新興科技平台,甚至利用社群訊息翻轉投資生態,金融業要想辦法贏得Z世代的信任,才能抓住未來商機!
Z世代對電子支付熟悉度高,金融知識卻來自於追蹤網紅,勇於投資金融商品,甚至是沒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應透過金融素養提升,多元管道打造年輕人強韌金融風險抵抗力。
有別於崇拜偶像,Z世代更願意支持KOL與社群領導者,這有好有壞,令人擔憂的是KOL沒有正確的財經知識,怕誤導年輕人,引導年輕人邁向更好未來的責任重大!
美國Z世代在財富之路上看似舉步維艱,卻已透過將金融教育列為高中必修等補強措施,加強年輕人的金融素養。反觀台灣,也必須為Z世代找到獨特有效的金融教育解方,讓年輕族群的金融素養在國際上不落人後。
Z世代是網路原生代,接受資訊更快速廣泛,立委林楚茵提醒,年輕人太相信網路上不負責任的理財觀點,容易身陷投資風險。加上先買後付觀念盛行,如何避免過度消費,應從理財教育面著手,導正觀念,建立屬於年輕世代的金融科普教育。
新科立委吳欣盈認為,台灣的年輕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和金融素養不足,她現在身為立委,期待能推動利用課程或者是金融工具的輔助政策,提升年輕世代的金融抵抗力。
關心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面貌,了解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未來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市場的主力,正確金融知識的推廣,更是建構未來金融市場的必要關鍵!
美國是民主自由國家的代表,從歷史上來觀察,紅、藍兩大黨藉由不斷的競爭衝突,逐漸測試出更合時宜的法案,而甚至兩大黨也會順應民意,妥協尋求共識,這也是美國能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
兩黨的意識型態對壘,有時是因為社群媒體所引發的各種文化衝突,社群工具對政治的影響力有好也有壞。
一個州的農村和白人人口越多,就越有可能深紅,而都市化程度越高和族群更多元的州,則越藍,至於剩下的一些搖擺州則被紅藍積極拉攏,因為對於期中選舉或者是總統大選,這是勝負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