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會起源可追溯至中古世紀,當時流行漢薩同盟一詞,就是指同業公會。而金融業相關公會需集合眾力,傳承金融從業人員的技術力並激起創新力,讓每位金融業夥伴都能為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貢獻心力。
近3年來,國際經濟、環球市場激烈變動,屢創歷史紀錄。在此變遷轉折之時,中華民國銀行公會順利改選,新任理事長雷仲達接棒扮演與政府溝通的橋樑角色,並隨全球供應鏈的動態演進,協助會員銀行持續移動、邁向蓬勃發展。
信託業務加速發展,關鍵因素在於信託政策的推動。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特別引用唐朝詩人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勉勵信託業積極發展信託飛入平常百姓家,照顧弱勢家庭,善盡普惠金融之責。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認為,台灣整體資金市場的體質轉強,對接國內股市設計出更多元的產品,資金規模、受益人數、基金檔數大幅增加,加上永續投資概念,期許未來從深耕台灣到接軌國際,繼續壯大台灣資本市場。
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認為,應集合公會眾力找尋新商機,數位趨勢不可逆,因此創新業務、數位金融應用將是證券業未來重要方向,也邀證券同業推ESG,擴大企業和產業影響力,以達共好。
面對大環境的不安定,台灣民眾大量運用保險,增加生活中的安心感,保險業可說是台灣社會安全網中重要的一環。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認為,應建立對話平台積極與政府溝通,為壽險永續發展努力。
隨著本國期貨商品國際化、多元化發展,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為資產管理重要工具日益彰顯,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期許三大任務,積極強化金融人才新技能,強化國人能對期貨工具有更清楚的認知。
傳統銀行若能善用數位力量優化金融服務,透過手機等數位裝置,也能創造出和面對面一樣具溫度的服務,並提供比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更豐厚的信任感。運用催生FinTech相關技術,如大數據和AI,更能提供傳統金融機構揮灑的空間。
數位轉型蔚為趨勢,台灣金融研訓院針對國內30家銀行進行「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調查」,結果出爐,目前已有9成銀行啟動數位轉型,AI及大數據將是未來3年重點技術。
主導一銀數位轉型的資訊管理業務副總劉培文深信,數位金融改造是銀行業務改造的火車頭,未來,「iLEO」將進階為大平台,除了優化App介面,研發更多數位金融產品,開啟信貸、智能理財服務,更將進軍未成年與獨資企業數位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