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副總統賴清德在「今周刊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頒獎典禮」提到「五大信賴產業」,產業不只有發展空間,甚至包含下一代的科技創新,宣示要用「創新」驅動未來經濟發展!
2023年因通貨膨脹和升息,全球新創公司「獨角獸」出生率創6年來新低,但AI相關公司卻獨獲青睞。
企業主該做的事情是發揮想像力,從本業延伸去做投資,不只是優化本業,也可以跨業發展,「揪團打群架」,找幾個合適的夥伴相互連結,共享資源,一同投資,老創要結合新創、投資新創,新創圈才得以蓬勃發展。
台灣新創發展一步步累積漸有成效,越來越多企業透過投資、併購以及業務合作等方式,將創新能量引入既有產業,新創也可以運用企業優勢取得資金,述說屬於自己不一樣的故事!
從先前的烏俄戰爭,到這次的以色列遇襲,都讓全球意識到地區衝突與戰爭威脅確實存在,台灣身處全球地緣政治高度不確定的太平洋島鏈,政府應將台灣金融體系做全盤的國安考量,小心應對。
兩岸關係的緊張或和緩,主要是取決於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心態。中國越急著挑戰美國,兩岸關係就越緊張。由於取決於太多非台灣可決定的因素,我們能做的就是增強自身的韌性,特別是處於地緣政治最前線的金融業。
烏克蘭央行的各項超前部署措施,在戰爭爆發後有效穩住民心士氣,厚植抵抗侵略的力量,對穩定後來戰局的貢獻很大。備戰才能止戰,烏克蘭在戰前為提高金融韌性所做的準備,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近年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火花不斷,我駐星代表童振源積極連結資源與關鍵影響力,希望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串聯,並將台商當成重要的灘頭堡、引路人,發揮群策群力效應,開創台灣眾產業的新機會。
當加薩走廊忽然向以色列發射了5千枚火箭彈,震撼的不僅是開展中的以沙和平進程,更是將世人預期中的中東平穩發展徹底的打回局勢動盪。原來,世界大同的夢想仍是如此遙遠,祈禱人類和平的根基竟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不堪一擊。
台灣財富管理業務吸引不少高資產客戶,有望逐年成長,金融機構應趁此先比照全球私人銀行營運模式,在金融科技、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措施及投資商品面向與國際接軌,掌握台灣未來資金話語權與新世代客戶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