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4年2月

識詐篇》善用「KAP」提高鑑別力

多變的詐騙態樣 不變的識詐原理
撰文:蔡佩蓉

你是否常收到「看似合理」的詐騙簡訊,甚至內容中含有假的網銀連結?太多民眾因為這些在社交媒體上的投資資訊而受騙,打著名人的廣告,造成投資人錯誤的決策。我們該如何提高識詐的鑑別力?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對於錯誤資訊或假資訊的傳播速度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為前十大受關注的風險議題,金融詐騙與之的關聯性再度引起討論。舉例來說,詐騙者可能透過發送看似合理的簡訊,其中內嵌假的網路銀行連結,騙取受害者輸入的帳號密碼;或者,在社交媒體上的假投資資訊,造成投資者因錯誤決策而損失。

全球分散式推播,讓我們可能透過搜尋引擎、社群媒體或其他形式間接獲得假訊息,這是一種自動化的機緣巧合,或者說是演算法選擇形式,促使我們在網路上搜尋時,偶然接觸到本來不會點擊的資訊。根據統計,這樣自己送上門的消息就占了65%。不同國家的人們對錯誤資訊的擔憂程度差異很大,從最高的85%到最低僅有30%,而台灣,也只有一半的國民擔心是否會接觸假消息。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行, 字型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詐騙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或製造假訊息來誤導消費者或投資者。這種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正是因為它能迅速擴散,並對廣大群體產生影響。《科學》雜誌指出,若不斷重複散布的假訊息則會比「真相」更為真實,由於此特性,讓詐騙的成功率逐年攀升。

提升公眾意識 防詐教育勢在必行

為了有效對抗當前的詐騙,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企業與團體認為,未來10年,對降低其所產生的社會損失,關鍵策略在於提升公眾意識與教育,且多方利害關係人應投入參與。這意味著加強教導客戶如何識別詐騙的短期教育勢在必行,並且必須更加關注如何衡量施教的成效,而非僅以場次、人次或覆蓋率為指標。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透過教學輔具 不斷重複提醒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因為需要考量預算成本,超過70%的教育宣導往往不超過2天,這在改變人們行為的成效通常不是很大。但也有些例外,假設透過設計其他教學輔具,進而達到不斷重複提醒的作用,那麼很有可能在提醒之下,建立行為實踐。長期來看,這需要反覆驗證,才能量測真正的施教效果。

自2020年起,金研院將「KAP概念」廣泛應用於全民金融教育的教學設計與評估。這個模型起源於公共衛生科學,用以評估衛教對社會健康的幫助,不只要把知識(Knowledge)傳授出去,更要建立態度(Attitude)與促進實踐(Practice)。因此,不管以任何形式宣導,都應先定義KAP,再用Attitude和Practice來檢視我們給予的Knowledge是否真的有效,也可能是教育的溝通方式需要調整。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在制定識別詐騙的宣導策略前,首要步驟是精確識別目標群體面臨的核心挑戰或需改善之處,即他們的主要困難或「痛點」。根據這些關鍵痛點,我們從而設計精準的KAP模型。進一步規劃更為有效的教育策略,包括但不限於推廣方法、教育內容以及呈現形式。這樣的方法不僅提升了我們投入資源的精準度,也有助於增加教育成效的可能性。

此外,在推廣內容上,僅僅標示這是假訊息是不夠的,對於原本就容易受到散布資訊影響的人,也就是醫學上說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只是這樣簡單的澄清假訊息,反而會更混淆他們識詐,不理解為什麼這訊息是錯的,以及困惑真實情況是怎麼樣。

《自然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解釋這些訊息應該涵蓋:(1)指出事實真相;(2)引用科學共識和權威專家的觀點;(3)確保更正的訊息容易被理解、被傳播,且不該比原先的假訊息更複雜;(4)清楚說明假訊息的錯誤之處;(5)提供一個合理的替代解釋。

以事實開頭、簡單呈現 重複強調是關鍵

也就是說,有效揭露假訊息的最佳方法,應該是以事實開頭,並以簡單且令人難忘的方式呈現,接著警告閱聽者錯誤(不需重複超過一次),例如我們最常看到的「不要加LINE社群、不要掃QRcode好友」。接下來,應識別並揭露用於誤導人們的操縱技巧,當然這還需要綜合評估受眾的認知程度。最後,重複事實並強調正確的知識,並讓這些更正的訊息被擴散在社交媒體上。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研究顯示,即便多數的教育宣導是短期的,但在連續3個月不斷提醒下,仍然顯著提升人們對金融詐騙的防衛。且無論是以影音或文本形式的宣傳,閱聽者在初次接觸詐騙訊息後,錯誤決策行動的誘因明顯下降。但若未繼續提醒,6個月後這種效果仍會減弱,顯示持續提醒的重要性。

延續識詐教育 影音、文本皆有效

至於我們關心到底影音或文本何者形式宣導更有效?報告裡給出答案,兩者在降低對金融詐騙易感性的效果是相當的,不須偏重特定形式,而應務實考量目標受眾的生活習慣,什麼形式能有效重複觸及同一受眾,著重透過一連串的設計,讓識詐資訊能重複提醒同一人,才可以延續識詐教育的效果。

在日益嚴峻的防詐環境下,提升民眾識別與預防能力尤為重要。透過KAP概念的全民金融教育,不僅傳授必要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態度與具體實踐的應對策略,從根本上提高對詐騙警覺和防範能力。面對持續變化的詐騙態樣,我們需要不斷更新和調整教育策略,強化消費者的思辨能力,才能扎實建立個人的防詐韌性,真正有效降低金融詐騙對我們社會的影響,共同穩定這個美好的社會。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