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金融 2024年3月

警惕篇》金融業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核心系統轉型釀風波前車之鑑
撰文:蕭俊傑

國內知名保險業者曾耗費巨資想做好核心轉型,但因為經驗不足,加上合約模式不適合,導致上線後重大缺失頻傳,衝擊商譽。但核心系統轉型是必走之路,如何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金融業的核心系統轉型始終是個冒險、昂貴且漫長的旅程,有將近70%的金融核心轉型未能完全實現預期的成果。以幾年前國內知名保險業者耗費巨資的核心轉型為例,欲將核心套裝軟體過量修改成自己所要的客製化系統,再加上核心轉型經驗待加強,採用不合適的合約模式,沒有把關好資料移轉及測試等關鍵要項,導致上線後重大資訊缺失頻傳,不但疲於奔命,更衝擊其市場商譽及高階領導人的

猜你喜歡

2025年6月

ESG瞭望台

英國|接軌ISSB永續揭露準則英國近期確認,分階段將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發布的IFRS S1與S2準則納入其「永續揭露要求」(SDR)架構。此舉代表英國將全面接軌全球永續揭露趨勢,強化企業財務與非財務資訊整合。對資本市場而言,此舉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ESG表現的可比性,也將進一步吸引重視氣候風險與永續投資的機構資金。東協|發布ASEAN分類標準草案東協國家近期針對能源等高碳排產業,發布新版「ASEAN分類標準」(ASEAN Taxonomy)技術篩選標準草案,該標準引導資本流向具綠色經濟潛力的產業領域,對金融機構而言,未來參與東協市場將須評估投資標的是否符合分類標準,避免「漂綠」風險,亦為綠色債券或永續融資工具提供明確依據。芬蘭|告別煤炭發電時代芬蘭能源業者Helen關閉境內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象徵該國正式告別煤炭發電時代,預期將使該公司碳排年減5成,並促使赫爾辛基整體排放降低3成,也反映了歐洲能源轉型步伐持續加快,碳密集型資產正快速喪失經濟可行性。機構投資者須重新評估能源類股的風險缺口,並加碼低碳基礎建設與再生能源資產配置。聯合國|IMO率全球之先 通過航運碳定價機制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全球首套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於2027年正式實施。未來船舶碳排超過配額,將按每噸最高380美元繳納排放費。雖部分國家認為此舉力度不及徵收碳稅,但對航運企業而言,營運成本與碳效率將成為重要的營運競爭指標。ICVCM|更新核心碳原則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發布新版「核心碳原則」(CCP),對碳權的生成、驗證與揭露標準提出更高要求。此舉反映市場對碳權品質與可信度的日益重視,有助於提高市場整體透明度與投資信心。對從事碳權交易的投資者與企業而言,未來碳權投資決策將更依賴第三方認證與技術稽核,低品質碳權可能面臨市場退場風險。Google|簽署台灣首筆地熱綠能購電協議Google與再生能源投資公司Baseload Capital,簽署台灣首份企業地熱綠電購電協議,預計自2029年起提供10MW地熱電力,供應Google在台灣之資料中心與辦公室使用。此凸顯跨國企業多元布局綠電來源,以降低營運碳足跡。地熱發電屬基載型再生電源,具潛力成為未來企業長期能源策略一環,亦將帶動產業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