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F目前只是一個蛻變中的過程,而不是最終決議,不但詳細內容有待磋商,可能的參與國是否參加,以及是否選項參加,都是未知數。唯有台灣參加這個協定,涵蓋民主價值與戰略利益的印太經濟架構,才不至於造成缺口,並提供更多貢獻。自從拜登總統在2021 APEC高峰會上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 work, IPEF)的政策理念之後,許多亞洲國家莫不拭目以待。目前拜登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畫,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IPEF將有四大主軸,第一項是公平與堅韌性的貿易,
戰爭令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都受到嚴重打擊,對亞洲與台灣,以及金融業來說也存在相當大的影響,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在這場戰事中,還會發生什麼事?烏俄戰爭打了很久,對亞洲以及台灣都已造成影響,這不僅涉及軍事,也涉及外交,很明顯也影響到經濟和金融。俄羅斯被制裁後,對亞洲與台灣的經濟和金融影響為何?值得探討。在經濟的部份,有兩件事正在發生。最明顯的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都受到嚴重打擊,兩者原因並不相同。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大約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差不多等於西班牙和南韓。不過俄羅斯供應的絕大多數都是能源和原物料等大宗物品。烏克蘭也
近年我國缺工問題嚴重,除了少子化,台商回流、海外資金匯回等都是主要原因。還有疫情和美中貿易戰導致產業M型化,造成高科技一枝獨秀吸引人才,排擠傳產、服務業,政府和企業應正視,並盡速提出解方。近年產業界經常提到台灣有「五缺」議題,而缺才、缺工成為影響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年因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產生變化,加速台商回流及外商投資,再加上全球景氣回溫,促使勞動力需求大增。但由於少子化、高齡化、高學歷化及民眾就業意願改變,缺工問題日益嚴峻,勞動力供需嚴重失衡。如何解決勞動力的短缺及素質問題,以
本文提供一些實務上通用的觀點,提供台灣銀行業在實行環境、社會、治理(ESG)和永續金融架構時參考。世界各地都在加速推動ESG(環境、社會、治理)與永續金融架構。客戶、監理機關、投資者的要求不斷快速改變,銀行業必須以閃電般的速度改變他們的金融架構,才有辦法因應。台灣銀行業者正在跟上,但該產業的特性,使得所有權結構的改革困難重重。此外,台灣銀行業通常相當保守,而且有很多重要客戶都是半導體業這種可能會傷害環境的經濟重點產業,這些都使業者很難第一時間因應ESG潮流與投資人想法的變遷。全球監理環境正在一邊標準化,一邊不斷演變
對那些將香港視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投資客而言,香港內地化是相當嚴峻的挑戰,但對中國企業來說,則是蓬勃發展的利基。1995年6月,早在英國宣布將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之前,《財星》(Fortune)雜誌就曾撰文提及「香港的死亡」。當時人們越來越擔心原來自由奔放的資本主義城市,在共產主義祖國的統治下將會走樣,而兩位作者在這篇引發爭議的文章中,直言不諱地說:「香港未來將變得如何,其實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玩完了』。」近25年來回看香港的發展,《財星》雜誌似乎有些言之過早。近來北京的一些動作確實令人不安,例如北京未能兌現香港普選的
疫情爆發後,烏克蘭大力擁抱加密貨幣,如今已是全球加密貨幣使用率第四高的國家,甚至在俄烏戰爭開打前夕通過新法,允許銀行開立加密貨幣帳戶。要在戰爭時期維持經濟正常運作,就需要實體現金、集中化的數位現金,以及分散式的數位資產。實體現金什麼時候都很好用,但很容易被充公。集中化的數位貨幣,在那些被敵人控制的地區,會被敵國法律牽制,但如果當地有分行,就比現金更好用。分散式的數位資產打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抵抗干涉,但由於金融戰的影響,它們在跟國際銀行體系整合時可能會有障礙。靈活組合這三種資產,可以幫助被占領的國家在瞬息萬變的戰局中
法令遵循會隨時代所需持續演進,不僅是遵守法律及命令,更要合規;為了建立堅實穩健的金融體系,國際監理更發展出內控多重防線的觀念,並期望銀行能更有效地配置內部稽核資源,強化管理,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現今常可聽到銀行業對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琅琅上口。而我第一次聽到KYC,是在1981年。當時,我進入美國紐約銀行工作,受訓第一堂課是「認識你的銀行」(Know Your Bank),第二堂課則是Know Your Customer。在美國,所謂KYC,除了認識客戶外,還有另一個層次,即
美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以信用卡之外的方式提供信用,目的是讓客戶不用再以債台高築的方式取得資金來達成財務目標,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金融科技公司背後的資金提供者未必是銀行,主打銀行未滿足的市場。一直以來,廣大的信用卡市場需求和疫情後先買後付(BNPL)工具盛行,都代表著消費者對於「信用」的需要。隨著金融科技產品快速創新,信用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從信用即服務(Credit as a Service, Caas)這個概念來建立利基市場。美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以傳統信用卡之外的方式提供信用,例如Stilt放款給信用不足的新移民,O
台灣的私人財富管理領域有一整個尚待開拓的缺口:家族辦公室。台灣人明明比較喜歡經營家族企業,理財機構卻還沒有演化出家族辦公室,為企業主凝聚家族財富,傳承給後代。台灣政府正在思考如何發展及監理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目前還不知道台灣的目標,應該設定為滿足台灣人的需求,盡可能發展為亞太地區的家族辦公室重鎮。台灣目前很少處理這類業務,家族辦公室大多處於新生階段,而且監理也不夠。目前光是要整理出該產業的全國基本概況就很困難,為台灣政府提供相關諮詢的陳歷世(Chris Cottorone)對《台灣銀行家》表示
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問題下,凸顯退休者對於投資理財需求的重要性,為積極配合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從財產收益與人身照顧著手,並思考如何發掘更多的長照商機,將長照服務納入高齡金融規劃中。台灣金融研訓院推出《高齡金融規劃法規及實務解析》,此書共分7章,包括高齡社會、新世代高齡者特質、高齡者財務幸福與樂齡老年、高齡者政策及法規、高齡者信託實務、高齡金融商品發展趨勢及個案分析等內容。不僅詳細剖析高齡社會及高齡者的特殊性,讓有意從事高齡金融規劃業務的人士,得以了解高齡者的心理、生理、生活及理財規劃等層面的需求及風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