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未來氣候行動的合作重心也轉移至上游原物料公司與中小企業,CDP將於2024年推出中小企業問卷,而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揭露也將成為CDP的重點策略領域。
國際上銀行業及大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淨零轉型的典範案例,我國銀行業及大企業買家可作為借鏡,思考合作模式,提高中小企業參與意願,有效推進中小企業邁向淨零轉型,促進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達成。
金融市場如人生無法重來,建立好的成長引擎除了具備自身投資及風管核心團隊,更重要的是找到適當的全球金融夥伴,了解國際不同的市場生態圈和共同投資管道,以避免重蹈前人覆轍。
戰爭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縮緊了許多供給,並使能源和食品價格推至歷史新高。其中,歐盟受到的衝擊又比其他地區更大,烏俄、以哈戰爭都影響歐盟甚鉅,只要衝突未解,相關衝擊就不會消失。
在台灣的資本市場,程式交易、高頻交易已漸趨主流,雖然有些程式已內建避險機制,但虛假訊息危害還是很大,台灣金融產業應設想對岸可能的攻擊路徑,並改善自身的弱點,建立預警系統,擬訂各種應變計畫,不斷演練。
在不穩定的環境、新興對手的競爭、客戶期望不斷攀升的時代,銀行和資本市場都需要更加靈活以及更聰明的整體規劃。
自1930年代大型公開發行公司在國際間興起後,由於大型公開發行公司的主要投資人,也就是股東,並不一定是公司的實際經營者,因此這些投資人的利益往往繫諸公司經營階層、公司經理人或控制股東,但公司經營階層也有個人利益的考量,不必然將股東利益放置在上位,而衍生代理問題。為緩解公司投資人與公司經營階層之間的代理成本,就成為公司治理的核心議題。然從過往發展經驗來看,股東對持有公司資訊為較弱勢的一方,使保護股東利益的具體內涵,逐漸由探討如何提供股東被動的保護,演進至是否允許股東積極行使其參與公司事務的權利,也就是所謂「股東行動主
ChatGPT橫空出世,開啟AI人工智慧新紀元,也衝擊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麥錫森智能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賴昭榮強調,AI不會全面取代人類,但可以減少許多重複性的工作,人們應該思考如何好好運用AI,進一步協助各行各業未來發展。
新數據時代為國際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無限可能性,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全球經濟的運作方式,發現新的關聯性,並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建議。然而,我們也必須警惕數據隱私和道德問題,確保數據的使用是負責任的。
伴隨大撒錢行銷策略競爭,數位存款帳戶出現一批「數位遊牧民族」,逐高利而居。純網銀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假設無法創造差異化,又缺了「實體服務」,將很難贏得客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