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4月發動全球貿易戰之後,美國各產業執行長紛紛踩煞車,暫停併購計畫,當月簽署的交易數量,甚至比COVID-19疫情最嚴峻期間與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還要更少。根據Dealogic整理的資料顯示,今年4月全球所宣布的併購合約數量指標跌至20多年來的最低點,4月全球僅完成2,330件併購交易,是從2005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比歷史單月平均少了34%。美國私募股權市場的資金充裕也同樣解釋了併購市場的低迷,根據Dealogic統計,全球私募股權公司手中持有約1.2兆美元的待投資資金,促使他們積極尋找投資
面對美國在關稅和貨品轉運的施壓,中國可能推動「亞洲服務亞洲」戰略,而企業也將從「中國+1」轉向更分散的「亞洲+1」。
全球股市看似歌舞昇平,但美中貿易衝突的本質並未改變,這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膽小鬼賽局。眼前關稅暫緩不過是短暫的假象,深層的博弈將持續猛烈衝擊全球經濟與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巨大不確定性才正要浮現。
美國聯準會示警失業率與通膨夾擊,其他國家則擔心經濟衰退。台灣金控集團海外曝險總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金融業有必要再提高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