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研訓院歷經超過一年的小學金融體驗課程開發,第一階段已開始於臺南各區的國小實行,在關心普惠金融發展的立委郭國文促成下,「CSR金融共好公益計畫」得到了臺南市政府與華南銀行的支持,預計將號召臺南地區分行員工擔任志工「CoCo老師」,並覆蓋32個行政區、65所國小,惠及3,885名學童,讓臺南成為全台首個「區區有體驗式金融教育」的城市,日前邀請了臺南市政府葉澤山副市長、華南銀行黃俊智總經理以及台灣金融研訓院林仲威副院長,出席此公益計畫的啟動儀式,一起來聽聽吧!
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團隊特別遠赴新加坡,專訪台駐新加坡代表處 童振源代表,關於整體國際情勢、對於東南亞、台灣、及新加坡的走向是如何。以及目前台灣正積極推進「新南向政策」,我們該如何開拓東南亞市場,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利用對台灣友善的國際人脈,致力於擴大其國際舞台,確保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穩定發展,讓我們一同來欣賞。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主導策劃國際金融盛事「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WIW),今年(2023)已邁入第七屆,期望藉由串聯各國智慧與能量,提升一般投資者金融素養,加強投資者教育及保護意識。本集內容精選了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金管會主任秘書蔡福隆,以及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黃崇哲,對於臺灣金融產業的發展、世界投資者週的目的、投資者韌性跟投資產品韌性的差異發表看法,一起來聽聽吧!
原來Z世代都懂金融風暴!也知道在經濟不穩定下可以選擇穩定的金融商品,又或是現金為王;重點是要好好投資自己,平常更要有良好的儲蓄習慣!(銀行家雜誌表示:看來Z世代的韌性不錯喔!!)
七大工業國組織(G7)公報曾多次提到「去風險 De-risk」,並認知到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與多元化,在此浪潮下,各國開始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區域化及多元化發展,並重塑各國貿易及投資結構。台灣的金融業,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一起來聽聽台資銀行如何跟著台商移轉遷徙吧!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過了15個年頭,台灣金融業展現出令國際矚目的韌性,儘管全球金融海嘯造成嚴重的衝擊和後續的經濟困境,台灣金融機構經過長期積極的調整與改進,在吸取教訓的同時,也逐步建立起更為穩健的金融體系,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特別企劃,訪問了幾位年輕人對於金融風暴的看法,一起來聽聽吧!
近來「碳權」話題正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挑戰,台灣在國際上同樣沒有缺席,今年4月就首度宣布將成立碳交易平台,為的就是讓台灣在國際上被看見。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特別企劃,將帶您了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下,目前台灣在碳權的推動期程、相關法規要求,以及臺灣碳權交易所的角色與意義,一起來聽聽吧!
近年來,國內外機構資安遭受網路攻擊的事件頻傳,不斷挑戰著政府與企業的資安應變能力,根據Check Point Software《2023年網路安全報告》調查指出,台灣各組織每週平均被攻擊達3,250次,是全球平均的2.6倍。為了提升資安防護,政府做了許多努力,不論是成立數位發展部,或是成為美國資安事件應變及安全小組論壇(FIRST)的會員,具體如何打造更強韌的資安防護體系,一起來聽聽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日前在「台美金融資安論壇」的分享吧!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高達20%以上,是世界平均比例的兩倍,面對這樣國安層級的挑戰,除了傳統上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或擴大高齡社會福利的思維,了解可持續的高齡服務商機與「金融化」是關鍵,在龐大的長壽經濟加持下,金融機構與金融商品能夠如何發展來創造多贏局面,一起來聽聽吧!
面對地緣政治,多少的國防預算才是足夠的?該使用什麼數值來衡量?又是衡量什麼?其中,各國政府需要權衡的因素不盡相同,我們又能從他國中學習到什麼?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3期焦點新聞,專訪了軍事經濟學家、前美國代理陸軍部長 John E. Whitley,他將透過分析歷史和現代的案例,來探討「多少才夠?」這個複雜問題的不同面向,一起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