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世代金融消費者的崛起,金融業也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來開創或優化自家產品、服務,由於Z世代在生活觀、價值觀都與過去幾個世代有所差異,因此,各銀行正積極針對Z世代推出各種徵才、留才、育才的全新措施,期望讓金融業得以持續成長茁壯,融入年輕群眾的生活中。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1期封面故事,邀請了第一銀行人力資源處王嘉農副理,來分享Z世代員工的特性與需求,一起來聽聽吧!
ChatGPT的出現,如平地驚雷般異峰突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原本需要高度專業才能完成的任務,隨著生成式AI的協作應用,變成人人有機會完成,金融業也將是深受影響的產業之一,尤其在數位金融、財富管理、客戶服務、行銷銷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樣態與所需職能都極有可能發生改變。
為了讓台灣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市場能蓬勃發展,金管會過去持續檢討不動產證券化條例與相關法規,在2015年至2019年間陸續修法及發佈函令,預計今年(2023)《投信投顧法》修正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未來業者可選擇透過基金架構或信託架構來發行REITs,期望讓台灣的不動產證券化市場更活絡,至於《投信投顧法》條文修正後,台灣REITs市場將開創什麼新局面,並帶來什麼影響,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0期封面故事,邀請了第一金投信董事長暨投信投顧公會副理事長尤昭文,以及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共同接受專訪,一起來聽聽兩位
台美雙方於2022年6月1日對外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於同年8月啟動談判,11月在美國紐約召開實體談判,今年(2023)1月在台北舉行第二回合談判。具體簽訂此台美協議,將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一起來聽聽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159期封面故事,專訪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的分享吧!
加密貨幣、加密資產的崛起,除了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全球資產類別,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力也持續擴大,為了強化客戶保護機制,全球許多主管機關著手制定數位資產交易的監管計畫,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159期特別企劃,邀請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吳尚燉會計師,以及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李裕勳律師來分享美國、歐洲、日本等金融先進國家,在加密貨幣與加密資產交易上的監管發展趨勢,一起來聽聽吧!
美國、英國、歐洲央行皆連升息,後續影響正在發酵,有人認為通膨巨獸已被馴服,也有人認為應強力升息以打倒通膨,升息對實體經濟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兔年台灣的經濟狀況表現又如何?
農會因為組織的特殊定位,不但要兼顧基層金融營運,還要投入農業人才培育,其中,淡水區農會成績亮眼,除了推動幸福農村計畫有成,提倡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概念,更榮獲2022年第十一屆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中最佳ESG獎基層金融組特優,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158期封面故事,專訪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一起來聽聽淡水區農會如何關懷地方弱勢、經營「農的大小事」吧!
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分析,金融業重視的人格特質涵蓋下列九大類,包括積極主動、細心謹慎、穩定抗壓、溝通說服、誠信真誠、熱心服務、果決迅速、親和同理、開放合群。那如果想成為一名典範銀行家呢?應該具備哪些精神與特質?一起來聽聽遠東商業銀行董事長侯金英與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兩位金融界巨擘的分享吧!
公會起源可追溯自中古世紀,是基於共同利益所成立的團體,除了利己主義,也會為了商業模式、法令、市場經濟等議題,與政府進行溝通協調,發展歷史悠久,直至今日,各大公會仍扮演著重要角色,關注並協助政府推行各項政策,並保障會員最大的共同利益,新的一年,一起來聽聽金融業各公會如何帶領台灣金融產業更上一層樓吧!
為了協助銀行業者了解台灣整體數位經營環境,以及呈現我國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趨勢,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花了四個月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並於日前首次推出「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調查」,其中,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凱君博士表示,高達9成的台灣銀行業已啟動了數位轉型,未來可能有更多銀行會需要跨領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因此,相關人才培育也是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