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M元素 創造人類、地球共榮共好

綠色金融領袖圓桌論壇登場

110.5台灣銀行家第137期採訪、撰文:張舒婷

國內金融業的綠色金融趨勢與相關金融工具崛起,業者紛紛結合核心業務,降低ESG風險,如何才能搭上全球「碳中和」列車?又如何釐清「漂綠」行徑?

年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大行其道,多數企業主都意識到,除了考量獲利之外,也要兼顧環保、員工福利與社會大眾有良好的溝通等面向,公司方能永續成長。但是,也有部分企業、金融產品為了吸引資金,披上「ESG」的外衣,來宣傳其推動ESG的績效,但卻是濫竽充數,實則毫無積極作為,亦即所謂的「漂綠」(Greenwashing)行徑。

「零碳」成科技供應鏈重要議題

在產業急速發展與氣候惡化的雙重因素影響下,碳排放已成為現代工業發展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之一。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宣布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目標,也就是一般常聽到的「淨零排碳」(Net-Zero Carbon Emission)。既然「零碳」已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議題,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

近年來,國內金融業的綠色金融趨勢與相關金融工具崛起,業者紛紛結合核心業務,降低ESG風險,促使國內產業的ESG管理近年來有明顯進展,與國際越來越接軌。不過,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搭上全球的「碳中和」列車?該怎麼辨別被投資對象是真正的ESG落實者,還是故意「漂綠」而已?這些都是深受關注的議題。

415,由銀行公會主辦、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辦理的「綠色金融領袖圓桌論壇」正式登場,針對上述問題做了充分討論。

面臨法規、市場、聲譽三風險

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致詞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更慎重思考兼顧環境、社會永續及經濟發展的永續新經濟模式。自2020年起,金管會陸續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一方面透過授信、投資等管道,將資金導入符合綠色或永續概念的企業與專案,另一方面讓金融業以股東的身分,透過議合的方式與投融資對象互動,引導實體產業因應ESG風險,並從中挖掘出嶄新的商機。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前,全球最大亞馬遜熱帶雨林燃起野火,20212月美國德州也經歷了酷烈的冬季暴風雪,死傷無數,近日澳洲東岸也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顯見氣候變遷問題正持續加劇,現在該思考的問題已經不是「包含財務性及非財務性的氣候變遷風險發生了,該怎麼辦?」而是「問題會多嚴重?多快?」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在「氣候變遷下之金融業的危與機」演講中指出,在「氣候金融機制」當道的趨勢下,金融業分別面臨來自法規、市場、聲譽三方面的風險。

歐盟標準最具參考價值

法規的風險是,日後投資機構勢必會越來越要求被投資企業的ESG執行程度,但到底該怎麼評鑑?該如何防堵為了吸金而刻意將自己「漂綠」的投機份子?對此,業界迄今仍常有歧見。目前看來,歐盟制定的標準是最有參考價值的。

近兩年來,歐盟陸續新增的「分類標準」(Taxonomy Regulation)與「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估計將會成為金融市場審視投資標的ESG落實程度主流規範,有效杜絕漂綠企業、漂綠基金。

「分類標準」要求揭露其「綠色」關鍵績效指標(KPIs)的相關資訊,具體限定必須符合6項環境目標(減緩氣候變遷、氣候變遷調適、永續保護海洋與水資源、轉型為循環經濟、汙染的防控、保護與重建生物多樣性)中一項以上有實質貢獻的永續活動,或是在勞工權益上需符合最低保護的要求等,才具備「環境永續」的資格。

詳細揭露ESG資訊

至於「永續金融揭露規範」雖然20213月才問世,但在歐洲銷售的基金,若標榜自己將ESG納入投資流程,就必須使用該規範所要求的特定產業標準範本,在產品面詳細揭露3ESG資訊,一是關於將永續性風險納入投資決策過程的政策資訊「永續性風險政策」,二是「不利的永續性影響」,也就是投資決定所造成的永續要素負面效應(Principal Adverse Impacts, PAIs)。三是產品級別。SFDR將金融產品分為一般產品、促進環境或社會責任特性的產品(Article 8,淺綠商品)、具有可持續目標的投資(Article 9,深綠商品),每一種都涉及不同的非財務資訊披露規定,而且必須在公司網站、產品說明書、定期報告揭露。

當然,對金融業者而言,要遵從這些全新制定的法規與標準,就可能承受以往沒有面臨過的風險。

市場風險指的是資本市場的重新分配,以及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李宜樺引用資誠的預估報告指出,2022年時,停止投資非ESG產品機構投資人的占比會來到77%;2025年,歐洲機構投資人投資ESG基金資產規模占比則會來到50%。

另外,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公司新紀元(Next Era Energy)在202010月的市值來到約1,380億美元,與全球市值第一的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石油公司產生黃金交叉,這也反映了資金的流動方向正在轉變,金融業者必須更慎重評估這樣的趨勢。

聲譽的風險是指,為了防治氣候異常變遷,在2050年前,全球將採取階段性的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2050年則必須達到一致的零碳或負碳目標。在這過程中,投資人會要求投資對象的減碳成績單,金融業的低碳投融資壓力也勢必會影響其他企業,自然也會肩負起不一樣的使命。

韓德聖也提到,渣打銀行已提出「淨零排放承諾」,2030年全球營運達到碳的淨零排放,並持續針對客戶提供相關誘因、融資、碳額度方案,朝低碳轉換的方向前進,2050年要達到融資活動淨零排放。他坦言,要達標是極有難度的,不過渣打會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至於金融業的機會,李宜樺提到零碳趨勢機會的4M元素:機制(Mechanism,建立完整投融資減碳機制)、衡量(Measure,依國際標準建立計算、衡量投融資碳排的數據庫)、管理(Manage,建立SBT目標、整合投融資減碳的獎酬績效制度)、極大化(Maximize,創造社會大眾與供應鏈共同參與減碳機會)。能掌握4M的金融業者,方能發揮影響力,創造人類與地球的共榮共好。

看好台灣發展「綠色氫能」

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下,最受推崇的碳排放解決方案除了太陽能、風力之外,「綠色氫能」也漸漸受到重視。

亞東工業氣體是全球龍頭工業氣體供應商、法國液空集團(Air Liquide)與遠東新世紀集團合資,為法國在台最大的投資案。20213月,亞東啟用了位在台南科技園區的25MW(百萬瓦)低碳氫水電解廠第一階段設備,受到各界關注。

亞東工業氣體電子事業處副總經理李偉精指出,氫是結構最簡單的元素、導熱性最佳的氣體,因為水本身就是氧化二氫(H2O)分子集合體,所以氫的來源最廣泛。再者,氫也是絕佳的能源載體,可以用來儲存現有綠電,而且燃燒氫只會產生純水,不會產生溫室氣體,遠比化石燃料乾淨許多,可以達到零碳排放的效果。

另外,氫氣目前也當成許多交通運輸工具的乾淨能源解決方案,像是東京奧運的氫能Shuttle(接駁車)、德國市區輕軌列車,如今巴黎也有500600輛計程車是氫能燃料電池車。

台灣先天環境缺乏化石燃料資源,而最主流的半導體產業又需要超高純度氫氣與相關的先進材料,所以液空集團非常看好台灣發展「綠色氫能」的前景,不僅能支援半導體產業的生產需求,同時達成環保的雙重目標。

除了半導體產業外,李偉精強調,台灣還有許多地方都有機會運用綠色氫能,像是高鐵的定點接駁巴士、機場的堆高機等。只是現階段台灣要發展綠色氫能,仍有不少限制。若要推動氫能交通工具,加氫站是不可或缺的,但加氫站的投資金額龐大,這部份可能還需要政府適度提供資源。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在論壇現場回應,在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占發電量20%的目標下,綠氫的乾淨能源一直都有被列入評估項目內,台電也支持適度地讓氫能加入發電系統,但台電仍要以「供電穩定、符合環保缺一不可」的核心任務為主,雖然一直在發展綠氫的相關科技,但不可諱言的是,這還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貨幣洪流、資產通膨、貧富不均、超低利率 迎接大印鈔時代的「五大突變」
109.8台灣銀行家第128期
五張圖看懂夏日股市狂歡
109.8台灣銀行家第128期
中國磁吸效應 新惠台政策發力
107.4台灣銀行家第100期
美徵鋼鐵進口關稅 公平貿易大戰方興未艾
107.4台灣銀行家第100期
恭喜!
獲得積分+
本期精選文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