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金管會對的時間推「信託2.0」 銀行局長莊琇媛揭示十二項發展重點

110.4台灣銀行家第136期採訪、撰文:李敏玲

銀行信託業務不再專為富豪階層服務,藉由信託業務生態系的全面提升,金管會引導銀行將信託服務用來照顧銀髮、長照、殘障與弱勢族群,真正落實普惠金融的最高價值。

意良善的政策,有時也要在對的時間推出,才能發揮效果!」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談起金管會在2020年的六大興利措施中,特別強調要推動「信託2.0」,這項政策起心動念,竟是長達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伏筆」,需要人事時地物的配合,才能成為金管會六大金融重要基礎建設之一。

各銀行幾乎都有信託部門,但現今多淪為財管業務的後勤作業單位,與當初推動信託業法,希望讓銀行開拓新業務、新商機的初衷背道而馳。曾參與信託業法制訂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任後,希望能透過推動「信託2.0」政策,落實普惠金融,且透過銀行信託部門的異業結盟、金融商品整合,讓信託與都市更新、在地養老等需求結合,並提供客戶一站購足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信託服務,讓銀行信託部門也能成為業務或利潤中心,重新擦亮招牌。

信託服務安養、殘障、弱勢族群

莊琇媛憶起自己2008年參加公務人員培訓課程時,同學中有一位公立醫院副院長,談起太太平時也在醫院擔任志工,會協助照顧孤寡生病的榮民,這些榮民有退休金、存款,但買的房子可能還有房貸,一旦生病住院,就沒有人代繳房貸,遭到銀行催繳,導致財務及生活狀況大亂,這位副院長知道莊琇媛來自銀行局,就建議銀行的信託部門應該要協助這些「不是那麼有錢,但生活中真的需要幫助的孤單老人」,可透過事先安排的信託契約,在需要時成為可信賴的支柱。

這位副院長也談到自己夫妻兩人沒有子女,擔心未來可能也像這些榮民一樣,晚年生病時,連繳費都成問題,這項建議不只是為了老榮民,也為了自己的晚年。

在多數民眾的心目中,銀行是值得被信任的機構,有很多長者願意將錢信託給銀行,協助其代管資金、代繳費用。莊琇媛說,這是一個立意良善的政策,但在2008年時,並沒有相對成熟的推動環境,因為當時大部分的國人並沒有意識到高齡風險及高齡需求,「但我對這項建議一直放在心上。」莊琇媛強調,到2014年時,社會上開始建議要有安養信託、身心障礙者信託,銀行局找來多家銀行開會,銀行業者回應:「信託是有錢人不一定想做,經濟相對弱勢的人,若要量身訂作,手續費可能很高,也未必負擔得起。」

換言之,銀行也有意推動,但在各單位都有關鍵績效指標(KPI),講求資源配置與獲利貢獻度時,很難投入大量人力去推動初期手續費收入極少的安養信託、身心障礙者信託,因此銀行局只好先以「鼓勵」方式,從2016年開始,推動為期5年的「信託業辦理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評鑑」,績優的銀行可以獲得表揚,在申請信託新業務時也有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

安養信託累積本金已達435億元

推動評鑑5年下來,銀行局統計,到2020年底,共有26家信託業者提供安養信託商品,累計受益人數33,620人,累計信託財產本金新台幣435億元,與2015年底評鑑開始前的863人、42億元相比,已有大幅成長,代表獎勵政策有發揮引導作用。

台灣在2018年已進入「高齡社會」,從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的「高齡化社會」,跨到14%的高齡社會,台灣用了25年,但預估進入20%的「超高齡社會」,卻只要8年,也就是2026年,台灣每5位國民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青壯就業人口的壓力大增,快速高齡化危機,加上少子化,國人意識到高齡安養及在地老化等迫切需求。2020年5月,黃天牧升任金管會主委,長久以來一直關注此信託及老年化、普惠金融等議題,也看見銀行信託業務的困境,所以決定推動「信託2.0」,透過為期2年的計畫,打造新的信託商機。

十二項措施提升信託能量

「信託2.0」共有12項重要措施,其中之一是引導業者逐步提升信託部門職能及組織架構,即鼓勵銀行進行組織調整,訂定信託業務發展策略,增加人員配置、權責及資源,將信託部門由後勤作業單位,提升為可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業務單位。

銀行局表示,在政策宣布後,已有數十家銀行表達會進行組織改造,且有民營銀行已將信託部當成種子部門、業務部門,協助分行去拓展更全面的金融服務,相較過去,信託部門的確有轉向積極發展的趨勢。

二是修正信託業薪酬制度的訂定及考核原則,莊琇媛說,長期以來客戶想到銀行信託業務,就是投資基金,即所謂的金錢信託,但業績是算在財管部門的理專貢獻度,信託部門只是協助訂定信託契約,所以各銀行不會配置太多人力在信託部門。

未來要發展多元信託業務,要一站式購足,可能會有不動產信託、金錢信託、安養信託、保險金信託等多種商品的結合,如何訂定考核機制、依貢獻度計算獎酬,目前正由信託公會討論中,預估2021年中出爐,相信能引導銀行對信託部門訂出更合理的考核標準及獎酬制度,有助提升人才加入信託部門的意願。

三是放寬行銷推廣信託業務的限制,金管會已在2021年2月發布修正「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間共同行銷管理辦法」,開放兼營信託業務的銀行、證券商,其保險金信託可由同一金控下的保險子公司進行推介及代收件。莊琇媛說,這些保險業務人員多數對保險給付,如何照顧家人及遺孤相當熟悉,透過眾多的保險業務人員協助推廣保險金信託,且同一金控可控管品質,由此出發,站穩後再逐步擴大到他業共同行銷等,鼓勵銀行能多管道擴展信託業務。

莊琇媛提及有銀行反映是否能透過與安養機構合作,由安養機構協助推介安養信託等,目前也由信託公會確認營運模式,研議有哪些法規需要調整或是否需要訂定自律規範等,畢竟行銷風險、是否誤導客戶等都必須事先防範及注意。

第四是研議發展專營信託公司的可能性,莊琇媛解釋,目前多是銀行兼營信託業務,若要成立專營信託公司,資本額20億元,好處就是會將信託當成主要業務,資源更集中,也會有意願跟異業結盟,壯大業務規模、擴大獲利來源,但目前問題是有人反映20億元資本額過高,恐負擔不起,亦有人擔心若調降資本額,恐又無法承擔信託業務長年的風險及承諾。

五是檢討法令,加強對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的管理,未來此類商品會兵分二路,一是走銀行局的信託架構,另一就是證期局的投信基金架構,銀行局的部分也會檢討現行REIT召開受益人會議的程序。

六是協調強化預售屋信託機制的落實,這部分是與內政部共同研議如何加強建商管理及信託銀行責任,降低預售屋買賣糾紛。

七為研議發展家族信託法制及稅制環境;八鼓勵企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九為推動「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信託專業能力認證制度;十是推動「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認證計畫;十一是與社福團體、安養機構及醫療機構等跨業合作;十二是辦理評鑑,獎勵績效優良的信託業與有功人員。

銀行局表示,信託公會目前已完成「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的課程與認證標準規劃,預計4月即會開始前者的訓練課程,莊琇媛亦表示,有許多人對這兩個課程表達興趣,不止是金融從業人員,包括律師、會計師等,未來也希望如金融研訓院等訓練機構多開此類培訓課程,有助未來信託加速異業結盟的基礎與專業度。

信託公會也已成立信託跨業合作推動平台,將定期召開跨產官學界的會議,且已擬定跨產業結盟發展藍圖,將分階段依序推動安養信託、管理型不動產信託、安養住宅不動產開發信託、家族信託的跨業結盟合作。

打造高齡社會「一條龍」式服務

莊琇媛十分有感而發地說,現在台灣有很多高齡者都是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或獨棟住宅內,爬樓梯對於關節退化的長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更別說若生病、需要坐輪椅或已行動不便,照護上更是一大挑戰,老屋若要加蓋電梯需要很大的費用及要考量房屋結構,若要使用所謂的爬梯機,更要有專人協助操作,假設是兩位年長夫妻彼此照顧,恐極為吃力,莊琇媛自己照顧家中長輩時,即有深深的感觸,未來若子女遠在海外工作,無法照料年長的自己時,該如何自理生活,若另一半病了,對另一方來說更是龐大的照護壓力。

莊琇媛進一步表示,台灣很多高齡者可能有積蓄、退休金,但擔心哪天老到無法自理或認不得人時,沒有人協助他們去支付安養中心的費用。若銀行信託能提供高齡社會「一條龍」式的服務,例如老屋改建或都更信託,可協助取得融資、推動改建,中間還可以協助屋主用較便宜的價格,找到改建期間棲身之所,如出租型社會住宅,對於高齡長者將是一大福音。另外,老屋的家具或物品也有倉儲放置需求,讓長者不用煩惱改建期間的種種問題。

甚至未來要結合保險金信託、安養信託、以房養老信託等,銀行也協助建立品質良好的安養機構資料庫,讓客戶可以優雅的老去,安心養老。莊琇媛說,銀行應該可以看到高齡化社會的龐大信託商機,未來也願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資源。

當「信託2.0」政策推動2年後,希望看到什麼成果?莊琇媛說,希望這2年推行的計畫,能讓較多的銀行調整信託部門,以業務為重,不要只是財管等業務的後勤作業部門,以前銀行只是單純推動安養信託,但隨著近期有銀行與異業結盟,結合安養宅興建,及提供醫療、看護、長照等一條龍服務的共生宅,希望這2年期間,能有更多公民營行庫設計出一般民眾想要的信託方式,讓信託契約可以結合更多商品、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延伸閱讀

貨幣洪流、資產通膨、貧富不均、超低利率 迎接大印鈔時代的「五大突變」
109.8台灣銀行家第128期
美徵鋼鐵進口關稅 公平貿易大戰方興未艾
107.4台灣銀行家第100期
中國磁吸效應 新惠台政策發力
107.4台灣銀行家第100期
專訪高雄銀行董事長張雲鵬
107.4台灣銀行家第100期
恭喜!
獲得積分+
本期精選文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