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蕞爾小島――台灣卻逆勢而上,不僅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更因防疫成功及經濟成長亮眼,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天時、地利、人和,若能...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台灣卻逆勢向上,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過去被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搶走風采,2020年經濟成長率卻創下3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的紀錄,由此可見台灣的防...
美中貿易戰後,凸顯出台灣的戰略優勢,台灣從邊緣,變成吸引世界的目光焦點。而防疫同時兼顧經濟的亮眼表現,為台灣近幾年來的轉型,展現了應有的自信國族氣勢。本專題將以...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2020年Q3經濟成長率3.92%,為近5年來最高,全年成長率預估2.54%。反觀他國,大部分都還在努力讓全年成長率不要跌進負數。疫情肆虐下...
台灣金融業「自助而後天助」,在驚恐的2020年風暴中,繳出創下歷史新高、且年增超過10%的獲利成績,這是台灣全體金融從業人員靈活應變、專業因應的勳章,2021年...
從肺炎疫情連結到美中貿易戰,致使產業供應鏈重組,而各國為了紓困振興所開展的印鈔政策,將使負利率的現象更為持久,金融市場的面貌將有極大改變。台灣金融研訓院特邀專家...
因「防疫成功」與「關鍵半導體」讓國際資本市場終於看見台灣,但台灣金融業長期努力國際化的過程中,常常只能被動承接國際商品的宿命。在此難得的轉型契機中,建議金融業應...
銀行推出財管業務協助客戶理財,原是雙贏美事,但少數不肖理專舞弊,恐使民眾對銀行失去信心,為杜絕舞弊再次發生,金融機構努力提出有效確保客戶權益的機制,期望由上到下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台灣發展史中,除了鄭氏家族利用台灣地緣位置所進行的海盜經濟外,我們一直承襲著典範輸入者的地位。從殖民地經濟作物出口,到漢文化的水稻墾殖,日治時期的米糖生產基地,一直到戰後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都是配合台灣天然資源出口與勞動成本優勢,支撐起台灣的經濟發展路徑,特別是東亞雁行理論下的台灣加工出口區以及新竹科學園區,更是足堪戰後新興工業化過程的代表,讓台灣用四小龍之一的稱號綻放於世界經濟舞台之中。然而,在進入本世紀後,由於台灣與中國同時加入WTO,以及世界對中國和平演變的期待,架構出中國生產基地結合華爾街
今年4月《富比世》以一篇「對冠狀病毒有最佳因應方式的國家彼此間的共通點為何?答案就是--女性領導人」為題,文中列舉台灣總統蔡英文、德國總理梅克爾、紐西蘭總理阿爾登,以及冰島、芬蘭、丹麥等其他女性領導人,指出她們透過「真相」、「果斷」、「科技」、「愛」等方式,成功遏止病毒傳播;而近期《彭博》更以斗大的標題描述著,即使是外交孤立的民主島嶼台灣,憑藉獨有的「女力優勢」,這群以女性為首的執政團隊,持續放大台灣對外發聲的音量,更在增強台灣軟實力的同時,倡議包容多元價值的民主體制,替台灣在世界增加不少曝光度。在實踐平權的路上,
今年創立40週年的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了我國第一份《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報告,作為對台灣金融社會的生日賀禮。藉由22,000多份的問卷結果,這份報告詳細刻劃出台灣人在收支、儲蓄、借貸、保險等金融生活中的各項面貌。有別於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或其他相關統計,這份金融生活調查尤其聚焦於國人金融生活弱點的發掘,期望調查結果能夠引導金融功能進一步發揮,讓財務情況脆弱者有機會改善生活期待,共享金融幸福。如同國際發展趨勢一般,貧富落差的擴大與中產階級的消失,已經成為台灣金融社會中的一大挑戰。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的儲蓄與借貸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