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躍升「農業部」,成為一個正式部會,未來更能夠加大力道、讓台灣農業繼續往前走;而農業不僅是經濟的支柱,也是國土的守護者,在農業金融署揭牌後,更以金融工具全力...
行政院農委會走入歷史,改制為農業部,歷時35年終於躍升。農業部將因應內、外在環境挑戰,氣候變遷與區域衝突等相關趨勢,打造韌性農業,力拚台灣農業永續發展。...
農業金融局自2004年成立以來,終在今年8月從局升格為署,升格意味著有更強大的力量和資源,以確保農民的經營成果和收入更穩定,強化農業金融韌性。...
成功的增資展示了在困難時刻,透過公私合作和積極溝通,農業金庫能夠找到穩定成長的出路,為台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農業金融能夠擴大資本基礎,更有效地提供...
農會作為農村基層金融機構,在農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連結在地和金融服務的橋梁,致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從貸款、儲蓄到投資,要用金融引路,提高營農保障...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艱辛工作,採用機械化、智慧化作業模式,並擴大種植或養殖的規模,提升產量及品質,才有機會成為各大通路供應商,而青農要實現夢想,就一定得獲得金融機構...
原來Z世代都懂金融風暴!也知道在經濟不穩定下可以選擇穩定的金融商品,又或是現金為王;重點是要好好投資自己,平常更要有良好的儲蓄習慣!(銀行家雜誌表示:看來Z世代
上個世紀初,三角湧農會創立(今三峽區農會),經費由政府補助,獎勵耕地改良及養豬、養魚事業,並協助政府催收錢糧(田賦),乃為全台農會創設之始。之後,就如同各地農會隨著殖民地政府的產業組合政策進行改組轉型,十多年後,三角湧農會近一步改制為三角湧信用組合,由產業信用貸放、原料聯合購買、農漁產品共同販賣及生產資源與設備共同利用等4個部門所組成,協助各地的農漁業發展。
台灣是一個經濟奇蹟,不僅在產業上有著傲人的成就,也在金融上累積了豐厚的財富。以安聯集團公布的「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為例,台灣的人均淨資產近14萬歐元,全球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如此龐大的資產不只是數字,也是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日本311事件發生的4個月前,福島核能電廠依據《原子力災害對策特別措置法》規定,辦理了核能綜合防災訓練演習,只是沒有想到演習事件竟然成真!該次的演習經驗成為福島核電廠員工災後的工作遵循,同時還減少災難發生時的徬徨感,也盡可能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