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黝黑隧道中,我們彷彿已經見到了光。國外在與病毒共存的過程經驗中,也點出了台灣未來因應疫後世界的可能盲點。而各產業領導人該如何善用後進者優勢,借鑑國外經驗...
從歐美的經驗來看,疫情防控已常態化,生活也逐漸恢復,而台灣抗疫也進入十局下半場,熬過之後,受傷較多的產業,可能「反彈力道」大,包括旅遊業、健康醫療產業、餐飲業等...
疫情過後,金融機構的數位趨勢將持續流行,人們依賴數位化金融服務已成為習慣,各項好用的理財App也將督促各大銀行加速增進新的功能,數位化的廣度也因為疫情而解放。隨...
觀光產業經歷疫情衝擊,儘管面臨困境,但業者也趁機思考轉型。政府希望提升觀光產業的深度與質感,也希望業者學習新的數位技能,金融業更應該做好場景金融銜接,創造多贏的...
疫情衝擊,讓越來越多產業廣泛、深度的應用資通訊技術,並進行體質改造,醫療、保險業亦不例外,不僅促使產業轉型更快速,也將成為未來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的新主...
疫情不但持續檢驗與強化金融業的數位成效,更成功將數位金融服務擴展到全年齡層客戶,不再專屬年輕人。直接讓民眾主動學習數位金融,更成了銀行順利拓展各面向服務的關鍵。...
全球永續浪潮持續推進,不僅政府法令規範要求,更要與國際接軌,造成ESG人才供不應求,而金融業為協助企業客戶推動永續發展項目、發掘永續趨勢中的新機遇,更加需要各種
從前年武漢肺炎的原始病毒株開始,全球遭受著一波波病毒變異株的凌厲攻勢,但人類也藉由公衛手段與疫苗藥物研發,來降低死傷重症,並希望早日走出病毒陰影。其中,低感染率與多次清零的成果,讓台灣的防疫被視為資優生表現,也提升了台灣能見度與世界友誼。只是,去年底開始蔓延的Omicron變種株,高傳染率與低致死率的特性,終究讓台灣做了與多數國家相同的選擇,開始走在與病毒共存的道路。在這個期待解封的時間點上,如何擺脫昔日模範生心態,切實地看看國外在共存模式中,有哪些是台灣的不足,應是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正因為兩年多的疫情已大幅改變了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終於步下了政治舞台,但在她任職的5年中,卻已讓香港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在下一任特首即將接棒之際,我們仍衷心祝福,這座曾經跟台灣如此緊密關聯的城市與朋友們未來仍一切安好,千萬保重。
在砲火煙硝中,烏克蘭人對抗俄羅斯入侵的堅定勇氣,已經激起了世人廣大同情與支持。歐美國家持續不斷提供烏克蘭足以抗衡霸權的科技武器外,更對大批難民展開了雙手擁抱,共同期望擊退入侵者的那一天早日到來。而在激烈的軍火戰事外,隨著經貿制裁的施行,讓世界各國都共同捲入了烏俄經濟戰局之中,包括台灣。所謂經濟戰,就是指敵對國家間透過各種經濟手段,如:貨品禁運、邊境封鎖、沒收財產等,用來損害敵人經濟能力與戰鬥力,進而改變戰局的行為。具體的案例就如在1941年7月珍珠港事件前,美國對日本人在美財產進行凍結、同時全面石油禁運的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