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在規劃永續金融商品時,無論發行永續連結債券/貸款、綠色債券、氣候債券或綠色抵押房屋貸款商品,綠色金融商品的碳管理資訊公開透明,絕對是金融商品能否取得市場投資者信任的關鍵要點。每日長時間生活在建築物內,卻難以想像建物耗費的碳排放量其實相當可觀。據歐盟國家經驗指出,建築物堪稱碳排放源大戶,光是營造建築部門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36%,如何讓建築物加速往脫碳路徑發展成為重要的關鍵樞紐。但放眼望去,老舊建物至少占9成,在歐盟,平均每年老舊建物翻新比率僅約1%左右,導致推動建築物朝低碳節能化實屬高難度工程。再者,如要讓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