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2025年7月

從911倖存 盧特尼克重披戰甲

徐千婷

2025年4月2日,在「解放日」白宮記者會上,一位蓄鬍且西裝筆挺的男士,把列著各國「對等關稅」的大型看板交到川普手上。神情堅定、動作俐落,彷彿不只是遞交一張圖表,而是吹響新一輪貿易戰的號角。他,就是現任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現年63歲的盧特尼克,年僅29歲便接掌券商Cantor Fitz-gerald,當時辦公室設於世貿大樓。11年後的9月11日,他在恐攻事件中痛失658名員工,其中不乏親密的同仁與至親,他則因為送小孩到幼兒園而幸運逃過一劫。

他在廢墟中重整旗鼓,將Cantor重新打造為全球債券交易的巨頭。這種從斷垣殘壁中重建的戰鬥力與韌性,也讓他成為川普陣營眼中不可或缺的幹才。

盧特尼克的外型與氣場都略帶侵略感,站姿筆直、語速飛快,舉止之間透著強勢,彷彿隨時能將會議室變成談判桌。2025年川普再度執政後,盧特尼克原本被視為財政部長的熱門人選,最終接下另一個更具戰略制空權的部門──美國商務部。此機構角色近年來已從促進經濟繁榮的推手,轉型為掌握技術與貿易的「前線司令部」。

在他主導下,商務部加速介入對中國的科技競爭,《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由其親自監督執行與分配補助。在全球談判桌上,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更形成一套分工系統,前者負責出口管制、科技禁令、關鍵供應鏈的產業政策引導與投資審查,後者則負責貿易協議、關稅政策及國際框架下的制度交涉,以維持談判桌上的外交姿態與正當性。

盧特尼克對國際貿易的看法,與其說是經濟學,不如說是實用主義。他不反對全球化,但他反對一種「只有美國讓利的」、「不公平的」全球化。他主張以雙邊協議與明確的關稅工具重新建立美國的談判籌碼。對中國,他既是主要談判者,也是強硬派的推動者,曾在媒體上直接威脅傳喚中國的銀行,要求更高程度的透明與合作。

他也擁抱新經濟領域,主張放寬加密貨幣監管,甚至自曝持有「數億美元」的比特幣。這一點他比大多數官員坦率又務實得多;他知道數位資產不是不切實際的泡沫,而是下一輪金融地緣政治競爭中的關鍵籌碼。

對這位歷經災難與重建的華爾街老兵而言,現在的盧特尼克,正是披甲再戰之時。(作者為合庫金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