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策略
2023年5月
金融篇》數位金融+「升升」不息 挑戰傳統銀行經營模式
華南金控暨銀行董事長張雲鵬:
因應數位「快金融」的挑戰,加上疫情對產業的衝擊、烏俄戰事引發通膨加劇,讓美國聯準會等主要央行持續升息,進而衍生出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瑞士信貸財務危機等事件,面對市場瞬息萬變,金融業的管理模式與危機處理能力,以及變動環境中保有韌性成為重要課題。
3月起,包括矽谷銀行(SVB)、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等美國中小型銀行業不堪擠兌接連倒閉,後續則有瑞士信貸因財務危機而遭瑞銀併購,該銀行所發行的AT1債券也遭註銷,其他像是黑石集團發生違約、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及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飆升等,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央行大幅升息,金融爆雷事件似接踵而來。
為探討當前金融環境對於銀行的影響,本期《台灣銀行家》雜誌特別邀請華南金控暨銀行董事長張雲鵬接受專訪,張雲鵬在金融圈資歷長達40餘年,曾擔任華南銀行新加坡、紐約分行經理,之後再回歸總行主掌企業金融,對於海外市場與企業金融極為嫻熟。
授信、投資過度集中 利率驟升銀行認賠
張雲鵬分析,美國的中小型銀行危機,關鍵原因在於客戶過度集中在利率敏感產業,例如新創、加密貨幣,或是將存續期間較短的客戶存款大舉投入長天期債券投資,不僅大幅升息產生龐大評價損失,在存款大量流失的情況下,銀行也不得不將債券「認賠殺出」來填補流動性缺口,導致產生鉅額已實現虧損。
而美國中小型銀行存款在一夕之間大量流出,瑞士信貸醜聞纏身及嚴重內控缺失導致資金遭到抽出,這些都是市場信心潰堤所導致,即便體質如此健全的德意志銀行也同樣受到連累。
儘管出現單一銀行倒閉事件,但如果將視角拉高,觀察整體美歐銀行業的營運現況並無明顯惡化,美歐銀行逾期放款比率仍徘徊於歷史低點,淨利差(NIM)不減反增,加上目前各國主管機關對於銀行業的監管力道也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還要嚴格,研判發生大規模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以華南銀行曝險來看,近期倒閉或遭遇危機的矽谷銀行、標誌銀行等美國中小型銀行,華南銀行均無曝險;而對於瑞士信貸之曝險則係持有其優先無擔保債券,屬投資級別且非AT1債券,應無違約之虞;另針對黑石集團或德意志銀行,相關授信曝險之履約或財務情形皆無異常,後續也將持續追蹤相關信用評等之變化及事件發展,並關注客戶是否有爆雷情形。
華南銀行在債券投資部分,除因應市場變化謹慎評估,並強化流動性風險管理外,去(2022)年以來透過提高浮動利率債券之比重、帳列AC,及縮短債券新增部位之存續期間等方式,避免債券評價受市場利率波動影響過大。此外,華南銀行也已建立檢視及預警機制,定期追蹤有價證券價格變動及發行人信用狀況,以期即時處分停損。
矽谷銀行啟示錄:客戶信心成重要經營基礎
張雲鵬認為,矽谷銀行事件對銀行最大的啟示在於,整體銀行業表現尚屬穩健的情況下,卻有單一銀行倒閉的「個案」,這代表一定有什麼環節出錯才導致情況惡化至一發不可收拾,金融業應引以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張雲鵬進一步指出,「客戶信心」可說是銀行經營重要基礎,在數位金融環境下,提領跟擠兌短短幾秒就能完成,也因此,如何培養客戶信賴感成為重要課題,正因為體認到資金進出都在一瞬之間,華南銀行除落實銀行內控機制外,近年持續從客戶視角出發,推動前台服務品質及效率優化,並加速推動數位轉型,致力打造友善的金融環境與服務,以提升客戶信任感及黏著度。
數位金融當道 雙管齊下強化資安
而在數位金融大環境下,如何兼顧資安並杜絕詐騙也成銀行重要課題,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與資安事件,華南銀行在管理面的應對與數據監控實施主要有兩大防護措施。
首先是加強用戶資安意識,張雲鵬指出,防範詐騙最重要的,還是用戶本身必須要具有資安意識,華南銀行在官方網站、LINE等管道發布防詐騙提醒,提醒客戶不要輕信不實網路連結及資訊,並確認是直接從App Store或Google Play等正常管道下載本行行動銀行App,培養用戶反詐騙意識。
再者則是加強用戶保護,對於偽冒本行之釣魚網站或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每日收集情資,並透過反網路釣魚及反偽冒行動軟體監測服務,加強監測偽冒本行之釣魚網站或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及時告警並關閉偽冒網站或下架行動裝置應用程式,降低客戶遭詐騙之風險。
根據華南銀行內部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為止,監控到疑似偽冒華南銀行的網站32件、行動裝置應用程式4件,共36件,而這些都已在第一時間進行排查、下架作業。
張雲鵬舉例,近期有一實際案例,不明人士在網頁或社群軟體上假冒華南金控名義,以提供申請助學獎金、穩賺不賠的投資為由,藉假冒客服人員、銀行主管,透過LINE等通訊軟體,誘導客戶於偽冒網站中註冊會員並下載不明應用程式,再誘騙客戶把現金匯入指定銀行,透過不明應用程式顯示交易狀態,以取信被害人,但此時被害者的錢已被詐騙集團取走。
張雲鵬強調,銀行已使用反網路釣魚及反偽冒行動軟體監測服務,將該偽冒網站下架處理,避免客戶受騙,另為維護本公司商譽及智慧財產權一併向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報案,呼籲民眾、客戶切勿輕信不實網路連結及資訊。
委託獨立第三方評估資安防護 揪出弱點加以改善
在資安防護措施部分,華南銀行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的國際標準ISO-27001,並以此為基礎布建網路、伺服器、端末電腦等安全防護措施,建置資安監控平台,打造資安基礎建設。另外,華銀也有資安專責人員執行24小時監控,加速事件處理的反應時間,確保本行資訊作業及網路系統安全。
張雲鵬表示,華南銀行每年委託獨立第三方辦理資訊安全評估作業,以發現潛在之威脅與弱點,並藉以改善及加強控制措施,持續提升網路與資訊系統安全防護能力。
為確保資訊系統作業安全,熟悉資安事件處理、通報等應變作業有效性,每年定期執行演練作業,包括資安應變與通報演練、重大偶發資安通報演練、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防護演練。
金融服務數位化 銀行經營挑戰加劇
隨著金融服務數位化後,銀行業過去單純存放款的經營模式正在改變,在金融科技的快速特性衝擊下,對銀行經營及穩定也帶來挑戰,有鑑於此,華南銀行也有相關因應對策。
張雲鵬說,響應主管機關推動金融創新,華銀對金融服務數位化後伴隨而來的機會跟挑戰,始終抱持著積極正面態度,在創造最大獲利之際,同時能穩定金融秩序,落實普惠金融,而這樣的思維會從董事會層級,由上而下地去提高全行效率,大力擁抱科技提升獲利,同時也嚴格進行強化風險控管工作。
張雲鵬舉例,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純網銀開放及Open Banking的推動,傳統銀行除面臨純網銀挑戰外,還加上各金融機構發展數位金融相關服務競爭,因應這樣的環境下,華銀積極耕耘於金融科技發展,在三大層面做好準備,包括組織創新面、通路及產品面、行銷和異業合作面。
其中組織創新面部分,華銀2月成立「金融科技部」,成為首創建置「數位工場」機制的公股銀行,以創新思維從根本出發,打造數位組織,推動全行數位轉型,透過全員啟動,由上而下,制定KPI以落實追蹤管理,積極耕耘於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以打造數位金融標竿領導品牌為目標。
在通路及產品面上,華銀強化虛實通路整合,結合實體分行及客服通路,隨時隨地提供客戶專人、專業、專屬的金融諮詢,為客戶打造全通路、一致性的O2O(Online to Offline)數位金融體驗。
除此,華銀也運用「迭代開發」方法,將開發工作規劃為一系列的小項目,依據每一次迭代的使用者反饋來持續優化、改進及擴充產品,以完善並滿足使用者需求及業務目標,並以敏捷思維打造便捷的UI╱UX使用介面,導引民眾開啟「華南銀行+」行動銀行App及「華南Rich家」App,滿足民眾對於基金理財、信用卡紅利、機器人客服及行動支付等多項便捷服務,致力於創造最高品質的服務體驗,廣獲客戶好評。
在行銷及異業合作面上,華銀導入大數據分析,剖析既有數位客戶特徵與行為模式,利用數據開發預測模型有效掌握適合行銷目標的客群,以擬定行銷策略,發掘潛力數位客戶,提高既有客戶數位活躍度及滲透率。
此外,華銀也加強與異業合作的發展,像是與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基富通、台塑集團、震旦集團等都有合作,進一步提供企業客製化服務,建構創新金融應用模式,以打造數位金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