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台灣中小企業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高達98%,其中不少都是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隱形冠軍」,宛如一群螞蟻雄兵,為台灣經濟成長奠定雄厚基礎。但這群中小企業也有不少營運痛點,玉山銀行法人金融事業總處資深副總經理張綸宇提出四大觀察。首先,大多負責人白手起家,缺乏專業的管理制度,或因家族親戚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導致家族與公司界線不清。第二,中小企業較少著墨品牌形象,且因規模較小,難吸引人才加入。第三,當想要擴大規模、延伸不同產品領域,甚至併購籌資時,不易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第四,公司面臨傳承
東南亞是全球對外投資的首要目的地之一,卻也因此成為中國廠商洗產地的轉運站,川普的重稅讓東南亞國家開始強化對中國產品原料的監控。
央行限貸令後,房市投機泡沫雖見修正,但價格將是緩修而非崩盤,市場正進入盤整期。
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達4.1兆美元,已超車香港,成為亞洲資產管理霸主。台灣如何能借鏡,發掘在地優勢,爭取國內外高資產人士的資金配置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