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推進「一帶一路」,於2015年3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轉眼間10年過去,今年也是「中國製造2025」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理應是檢視成果的豐收之年。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環境的丕變和川普2.0的到來,2025年非但未見果實落地,中國新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川普在上任當日並未重磅指責中國或提到對中國加徵關稅,使得人民幣匯率因而轉強,成功收復7.3的防線。但是2月1日川普又簽署命令,表示2月4日起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使得離岸人民幣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
面對川式挑釁,中國高調宣戰,以勞動問題為核心,試圖改善惡性加班等現象。外界猜測是否為迎合歐盟的勞動法規,但實質上,是中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社會維穩需求,並藉機尋求與歐盟合作。
中國經濟雖內外交困,國際多不看好,卻憑藉黨國體制與完整供應鏈,展現超預期韌性及外貿支撐,實現首季平穩開局。然而,「國進民退」趨勢下,強化外資吸引力及提振國內消費投資更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