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已於2025年1月開始實施。這是該法自2006年公布18年以來的首次重大修改,固然象徵中國反洗錢立法接軌國際以及監理制度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然而對於台資銀行業者和當地客戶而言,何嘗不是一個新的挑戰。除了《反洗錢法》外,為符合國際防制洗錢的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建議,提高受益所有人資訊透明度,中國也公布包含《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辦法》與《受益所有人信息備案指南》等新法規,足見對(最終)受益所有人資訊(Beneficiary Owner Information, BOI)備案的規範日
近年中國金融機構數量銳減,顯示一場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業大整併正加速進行。這不僅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為化解中小銀行因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版圖將走向「大者恆大」。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
面對川式挑釁,中國高調宣戰,以勞動問題為核心,試圖改善惡性加班等現象。外界猜測是否為迎合歐盟的勞動法規,但實質上,是中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社會維穩需求,並藉機尋求與歐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