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金融歷經數年的內外部因素交互衝擊,包含外部的歐美關稅戰、科技封鎖甚至金融脫鉤,內部的房地產泡沫、地方財政惡化、企業債務爆雷、信託商品違約、中小型金融機構危機,以及因信心低迷而帶來的消費投資不振與城鎮就業惡化,國際機構多數不看好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更不乏一路以來的唱衰言論,屢屢在外界「崩潰」預言聲中挺立,這或許也凸顯中國特色的黨國體制威力所在。近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在4月16日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經濟數據,GDP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5.4%,超出外界預期,也高過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預定的5%左右全
中國意識到經濟要素資源明顯偏向國企,因此推出《民營經濟促進法》,盼能激發民營企業釋放活力,推升成長動能,擺脫經濟危機。
潮玩Labubu從盲盒公仔躍升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在全球爆紅,原創IP投融資也跟著引起關注。
面對貿易戰、房市低迷與外資縮手,中國上半年消費逆勢成長,第二季數據更是亮眼。這股熱潮得益於政府「以舊換新」補貼、五一連假與618購物節的強力推動;但「穩經濟」的政策措施,在8月起與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交互作用,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