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2024年12月

優質防詐與財管銀行入列

菁業獎得獎名單出爐
撰文:張舒婷、林一成

灣的金融詐騙亂象頻傳,而且手法日新月異,賴清德總統上任迄今多次強調「政府視打詐為作戰」,並將2025年打詐預算提高至新台幣73億元,是2024年的4.8倍。為了響應政策,菁業獎今年首度設立「特別獎: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以鼓勵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防詐措施的金融業者,最後有9家業者勝出。

菁業獎由金管會和農業部擔任指導單位,以「引領金融創新的力量」為核心理念,向來是深受金融界所重視的指標性獎項。菁業獎每2年選拔1次,成立迄今已超過22年,歷史悠久,篩選過程極為嚴格,業者唯有推出「質」、「量」兼備的商品或解決方案,方有機會入圍。

菁業獎鼓勵金融業積極作為

今年菁業獎邁向第12屆,首次推出「普惠金融推動獎–防制詐騙」特別獎,業者若在識詐、堵詐、阻詐等領域有具體實績,像是透過AI(人工智慧)等科技輔助,主動偵測並清查可疑帳戶,或是在件數、金額上的攔阻績效佳,皆可報名參選;最後共收到29件報名資料,得獎者包括「一般金融組」的中國信託、玉山、台北富邦、兆豐、國泰世華等銀行,以及「基層金融組」的大里區農會、板橋區農會、淡水區農會、鹿港信合社等。

這次增設的特別獎意義非凡。行政院於今年5月9日通過「打詐新四法」,戮力透過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全面打造完善的打詐防護網,降低詐騙受害事件,使人民財產獲得保障。在此過程中,金融業者扮演關鍵角色,畢竟第一線從業人員經常與客戶面對面互動,彼此之間長期累積了信任感,是最有機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人,而這次獎項更代表各界重視金融業是否具備落實公平待客之「注意與忠實義務原則」(金融業者對於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及忠實義務)的決心。

據統計,2023年國內金融機構臨櫃關懷客戶攔阻件數超過1.1萬件,攔阻金額約新台幣76億元;近2年來,金融機構已經攔阻逾百億元。儘管產、官、學界有志一同打詐,但隨著新興科技崛起,詐騙手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如今金管會不僅常接獲不肖業者冒用合法金融業者或財經專家學者名義來成立LINE詐騙投資群組,或簽署虛擬資產買賣契約、派員收取現金等詐騙情事,由於近年來AI崛起,詐騙集團利用AI來偽造幾可亂真的影像與聲音來誆騙被害人,或是利用假的AI智能選股APP來製造投資獲利假象,誘使投資人投入更多本金等手法,皆拉高了查緝的難度。

再者,防制詐騙核心問題並非單一部會能夠解決,目前用戶在臉書、Google、LINE等社群網路平台上,三不五時就會看到詐騙廣告,但這些公司沒有設置總部在台灣,導致詐騙案件大幅擴散。近日金融業界「揪團」抽掉非實名制社群平台廣告,某些公股行庫甚至連向網紅、直播主所下的廣告都全面暫停,顯見金融業對於詐騙之害已忍無可忍,才會祭出此釜底抽薪之舉。

於此同時,金融業者除了被動抵制詐騙外,主動識詐、協助客戶防詐,更能展現至關緊要的防詐量能。

銀行齊心防禦民眾資產

「一般金融組」中,去年臨櫃攔阻詐騙金額逾新台幣12.8億元、位居金融業之冠的國泰世華銀行,這次以跨場景的四大風險聯防機制「國泰盾」獲獎。「國泰盾」從「犯罪歷程」的角度出發,其四大機制之一「知識盾」以各項新穎有趣的宣傳手法來宣導反詐觀念,「科技盾」則以AI打造詐騙偵測模組,強化預警機制,「關懷盾」、「聯盟盾」則是加強臨櫃阻詐力道,透過深化金、警即時通報與KYC(認識你的客戶)流程、培訓反詐種子行員等方式,擴大臨櫃聯防攔阻成效。「國泰盾」的機制既創新又出色,還吸引了行政院長卓榮泰率領金管會及警政署等局處官員前往視察、取經。

另一位得獎者是運用AI偵測技術來推動「鷹眼防詐預測模型」的台北富邦銀行。北富銀2022年提出「金融安全數位轉型藍圖」,並於去年底分享鷹眼防詐預測模型,透過AI初步篩選出異常的交易,再由人工二度確認是否為警示帳戶,大幅提高了審查效率。如今公私部門已合作組成「鷹眼識詐聯盟」,形成國內金融業第一個跨機構公益聯盟,目前已有35家金融機構加入,開啟金融業界之先河,發揮了超乎預期的影響力。

中信銀整合了集團各服務,推出統一監控平台,亦即透過大數據AI建構的「神盾聯防平台」,其中AI資料庫可蒐集包括銀行內部客戶、聯徵中心、勞動部、警政署等內外部各項資訊,提取高達300項的防詐特徵,經過大數據試算後,給予1至20的警示分,分數較高者就會成為行員的警覺對象。簡明迅速的防詐機制,也在這次菁業獎中獲得青睞。

科技加持下 農會有效偵測詐騙

至於「基層金融組」的得獎者中,大里區農會在ATM導入指靜脈驗證,提升身分驗證準確性與安全性,而且巧妙結合農村居民所熟稔的農民曆來推廣防詐知識,成效顯著;淡水區農會以AI演算法分析客戶行為,監控登錄時間、交易次數與金額等,進行交叉比對,有效偵測出詐騙,並迅速反應。

從今年菁業獎增設特別獎及得獎名單來看,推動普惠金融,不僅是為了促進經濟成長,更要培養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任,唯有「信任感」能使金融服務更加普及,進而提升金融穩定度,而「防制詐騙」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外,科技持續發展,尤其AI近年來大行其道,也讓詐騙手法更多樣、複雜,但這次特別獎得獎者多數都是運用了AI演算法、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等新興科技來提升詐欺偵測能力、監測異常金流與信用卡交易、研判可能的洗錢行為等。由此可見,在這場防詐大戰中,科技的發展也為業者帶來更多好用的工具,因此,值得省思的是:金融業如何不斷精進科技防詐的技術與手段,並加強消費者教育和法律方面的保障,方能藉由科技之力來使出更巨大、有效的力量,進而讓反詐成為全民DNA。

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金管會多次強調要將台灣打造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此目標在近年越發受到各大金融業者的重視,並且積極競逐財富管理業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中,包括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等5家業者,憑藉其細膩的服務、數位賦能及落實永續金融等多方面的努力,榮獲財富管理優等獎。這些得獎的金融業者不僅展示他們在財富管理上的專業能力,還象徵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透過持續優化的服務,帶領台灣朝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邁進。

根據2024年第3季統計,各家銀行在財富管理2.0的高資產客戶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新台幣1.27兆元,年增率高達近6成。如果再加上投信投顧業的基金及ETF等,我國的整體財富規模已經突破30兆元,顯見台灣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潛力與成長。

為了實現將台灣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金管會目前針對財富管理業務推動有三大主軸,首先是提高資金運用的彈性,允許高資產客戶使用外幣資產進行融資,並提供外幣授信及保單融資的選項;其次,允許高資產客戶投資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擴大其投資選擇;第三,放寬銀行申辦高資產業務的資格,以期吸引更多市場參與者加入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

日前,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時指出,目標是在2030年時,我國財富管理規模將從目前近新台幣30兆元提升至60兆元。他強調,台灣擁有相當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並且有許多明星產業及世界級廠商,加上龐大的民間財富與豐沛的投資動能,這些因素都為台灣提供獨特的優勢與機會。

金管會對於「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推動,加上金融業者在金融科技發展下的創新,未來在法規政策逐步放寬的情況下,預期能夠成功吸引有財富管理需求的客戶。而這樣的發展也有望使台灣的財富管理業務能夠「媲美星港」,成為亞洲重要的資產管理樞紐。

AI助攻財管數位轉型與普及化

此次獲得菁業獎財富管理優等獎的銀行,各自展現了不同的獨特優勢與經營心法。以中國信託銀行為例,其在數位轉型方面的努力,使其能夠打造全世代友善的服務平台,推出兼顧數據賦能及數位理財的服務,並以資產守護、友善服務及永續經營為核心,實現全方位的財管專業優勢。

玉山銀行則深耕多年,強調顧客經營,從智能科技出發,積極發展私人銀行服務,為客戶提供全面且專屬的整體解決方案,以滿足高資產客戶在財富管理、企業金流及跨境平台的全方位需求,同時也落實永續金融理念,守護顧客託付的資產。

台新銀行則以AI科技見長,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推出智慧投組管理系統,根據不同的理財目的,利用AI即時輔助,透過科技賦能,提供客製化的資產配置建議,優化理財體驗,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國泰世華銀行則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多元需求,期待能為財富管理業務創造新的價值。同時,他們也大力推動科技反詐技術,建構全齡金融安全網,在服務顧客的同時,展現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

華南銀行則透過「好基智」平台,讓所有年齡層在規劃投資理財時變得更簡單。該平台利用AI技術嚴選投資標的,降低人為風險,實現利他共享的創新普惠金融,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為客戶打造完美的人生旅程。

這些得獎銀行業者各自以不同的專長,打造財富管理的新趨勢。除了過去累積的豐富經驗外,高資產客戶越來越重視跨代的資產傳承規劃。未來,他們可以透過金融機構提供境內外資產整合布局,獲得涵蓋個人、家族及事業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同時隨著ESG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重視,金融業也將展現應有的社會影響力。

以目前發展態勢而言,隨著金管會的政策推動與金融業者的努力,台灣在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上前景可期,甚至有潛力將金融業推升為下一個明星產業。未來的台灣,必將在亞洲資產管理的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