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住民人數破60萬人,移工人數也達到80萬人,已成為社會重要的一分子,尤其面臨異國語言文化與金融知識的隔閡,公部門、金融業透過普惠金融,滿足新住民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助其安穩落地扎根。詐騙訊息鋪天蓋地,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統計,去年12月全台詐騙案件財產損失高達124億3,543.3萬元,受理件數達1萬7,766件。儘管今年1月詐騙案件財損降至95億4,562.9萬元、件數為1萬3,120件,或許受到年節因素影響,金額依舊十分可觀。詐騙不分國籍,不僅國人遭詐的新聞層出不窮,新住民族群也成為
金研院布局歐亞金融人才培育藍圖,與德國法蘭克福金融學院、英國特許銀行家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與世界級金融人才培訓機構的策略聯盟,共同培育具國際競爭力與永續素養的金融專業人才。
印度政府先後推出「數位印度」及「廢鈔行動」政策,線上支付已超過3億個用戶。
「我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想要匯回家鄉,沒想到遇上詐騙集團,」來自菲律賓的照護移工Ani傷心地說道,過往這樣的案例可能在角落發生,主要是詐騙集團再進化,將目標轉向收購外籍移工帳戶。事實上,移工因語言與文化隔閡,對台灣金融系統缺乏了解,更容易成為詐騙目標。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推動普惠金融,應納入移工這塊,不論是防詐騙宣導、匯款教學與儲蓄規劃,讓移工知道合法的金融知識,有效管理資金,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受騙,而金融機構也可開拓移工的金融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