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2025年3月
新住民在台的溫暖港灣
國內新住民人數破60萬人,移工人數也達到80萬人,已成為社會重要的一分子,尤其面臨異國語言文化與金融知識的隔閡,公部門、金融業透過普惠金融,滿足新住民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助其安穩落地扎根。
詐騙訊息鋪天蓋地,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統計,去年12月全台詐騙案件財產損失高達124億3,543.3萬元,受理件數達1萬7,766件。儘管今年1月詐騙案件財損降至95億4,562.9萬元、件數為1萬3,120件,或許受到年節因素影響,金額依舊十分可觀。
詐騙不分國籍,不僅國人遭詐的新聞層出不窮,新住民族群也成為詐團鎖定的目標。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專員鄭弁冕參加「113年度台北市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時提及,許多新住民因為不熟悉法規,或以為要幫助同鄉,而涉及出借銀行帳戶及詐欺與洗錢案件,就成為詐騙共犯,面臨法律責任,帳戶甚至遭到凍結而影響居留權。
除了對法規不熟悉,或以為出借是協助,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分享經驗時說,曾接獲假冒政府機關的電話,要求支付證件費用,因為不知情差點受騙;還有印尼的新住民分享,曾經收到假冒銀行的簡訊,要求點擊連結更新資料,當時不確定是否為詐騙訊息,後來知道可以先打去銀行詢問,才驚險守住荷包。
新住民離鄉背井來台,容易因語言隔閡、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生活時常面臨溝通障礙,如同前述所分享的,就連金融知識的取得也十分不容易,難以判別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假訊息,如何提供友善的金融服務成為當務之急。
除了政府積極進行反詐騙宣導,越來越多金融業者針對新住民的需求提出相關服務,如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推出新住民的存款保險宣導活動,並在台北、新北、桃園、基隆、台中、高雄舉辦多場實體存款保險金融教育工作坊及10場線上工作坊,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理財與存款保險等主題,解答新住民對存款安全的疑問並提升金融知識。
凱基人壽則從「語言平權」、「通譯員培力」與「二代支持」三大面向著手,成為金融業首家推出9國語言口譯服務的壽險公司,由具備中文能力的新住民通譯員協助以母語與客戶溝通,並於各地櫃台配置多國語言翻譯機提供即時服務。
同時,為新住民通譯員量身訂做金融防詐課程,不僅提升通譯員金融相關知識,加強通譯員保險知識專業度,提升案件翻譯品質,並進一步輔導、培訓有興趣深耕保險業的通譯員,協助拓展就業機會,取得同工同酬的平等權利。
南山人壽、台灣人壽等陸續與國內的新住民協會或姐妹會合作,推出新住民友善服務,包括提供以母語進行的保險術語翻譯及白話化教材,並加強個別輔導與培訓等。
為免移工戶頭淪為詐團的「獵物」,台中銀行在帳號開通的前中後階段,給予進行關懷與檢核,以保障脆弱族群的金融權益。例如,外籍移工開帳戶時,不僅了解其個資與雇主狀況,為免移工回到母國或失聯,其網銀戶頭遭賣、成為高風險的狀態,所以從兩年前開始,台中銀行會定期檢視外籍移工的網銀戶頭,若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就轉由分行列入關懷對象。
台中銀行表示,移工在台多數從事看護與製造業,移工若失聯,雇主及仲介公司並不會通知銀行,因此,各分行關懷移工時,不能僅單純訪問聘雇的公司,可能也要透過雇主或人力仲介公司了解移工的現況,因若分行獲得回饋是外籍移工已返國或失聯,但未結清帳戶,卻發現移工有申辦跨行轉帳功能或非跨行轉帳,銀行將會主動調降其交易額度,因此也降低其帳戶被轉賣或淪為人頭戶的風險,這項創新之舉,在業界可說是走在前端。
去年一份北富銀發布「移工金融理財認知大調查」顯示,近3成移工曾遭詐騙,總金額達新台幣17億元,凸顯移工金融風險極高,且相較於移工的實質薪資,此數字相當驚人。除了防詐,調查也發現高達9成的移工想學習理財知識,用正確的方法建立更穩固的經濟基礎。為此,北富銀推出一系列「移工普惠金融行動」,包括製作印尼、中文雙語版的「富足人生」桌遊,讓移工與長者一起透過遊戲化的教育方式,滿足社會不同客群對金融的需求與期待。
新住民已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口組成結構,隨著金融詐騙樣態日趨複雜,透過普惠金融,結合公私資源提供金融安全課程,將能更快協助他們融入我國的經濟生活,包括理財規劃、存款、保險、投資和跨境匯款等,且避免陷入詐騙和誤觸法網。新住民因普惠金融感受到尊重與支持,將更進一步融入社會,並增加認同感,能夠安穩地扎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