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實施聯繫匯率,金融管理局對於美元兌港元的匯率區間,維持在7.75至7.85兌1美元的匯率區間。面對川普上任後全力推動美元走弱下,5月港幣升值至7.75,香港金管局為維持匯率穩定,被迫拋售1,290億港幣買美元,以捍衛匯率,但此舉措卻也令港幣大量增加,銀行體系資金過剩、隔夜拆款利率崩跌,借錢成本近乎零。外資幾乎免費借港幣,換成美元存進美國隔夜市場,賺取3%以上無風險利差。大量套利交易拋港幣買美元,使香港資金外流,港幣又轉為快速貶值,6月11日觸及7.85,迫使香港金管局轉為賣美元買港幣。一個多月內歷經冰火兩重天。
許多地緣政治的緊張都是長期歷史因素所累積,更無法靠幾紙和平協議就能確保不再發生,所幸近幾年控制衝突範圍是各國的默契,例如烏俄戰爭、印巴衝突、以哈衝突、胡塞反叛軍等都未擴大,雖然這些戰爭仍不時對全球經濟帶來黑天鵝,所幸沒有造成長期的全球性大蕭條。不過,既然是出自於默契,難免有失控的風險。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全球經濟重要性並不亞於蘇伊士運河以及台灣海峽,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全球每日約有20%的石油必須經過該海峽,主要出口國家除了伊朗,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國,其進出口物資都
2025年歐洲股市滿血復活,演出令人驚奇的多頭行情,從年初至7月上旬,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5.85%,雖然還是上漲,但是報酬率遠遠被歐洲各國拋在腦後,其中,德國股市不斷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已經大漲21.59%,西班牙也漲21.43%、義大利漲17.54%,連經濟陷入困境的英國也漲了8.33%、法國漲5.23%。指數漲幅都如此吸睛了,歐洲的績優個股波段漲幅翻倍的比比皆是,甚至如英國勞斯萊斯還漲了9倍。歐洲唯一弱勢的股市是過去一枝獨秀的丹麥,丹麥兩大支柱,第一是靠減肥藥大發利市的諾和諾德、第二是海上風力發電征戰全
長期以來,美國國債被視為無風險投資標的,是眾多機構投資避險的首選,也是多數國家外匯存底的主要來源,然而,有鑑於美國政府攀升的債務與財政赤字上的挑戰,維持近百年AAA等級的美國國債,遭到三大信評機構標普(S&P Global)、惠譽(Fitch)與穆迪(Moody's),相繼在2011年8月、2023年8月、2025年5月將美國主權債務評等從最高等級下調一個等級至AA+(Aa1)之後,引發了市場上些許擔憂。從投資美國國債的金融機構來說,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巴塞爾協議(Basel III),AAA至AA-
當前全球的跨境支付系統,仍高度依賴美元與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所建立的通訊與清算系統。這套運作已逾數十年的架構,雖廣泛應用於國際貿易與金融交易中,但其核心機制深度依賴美國主導的清算管道與多層次中介銀行體系,不僅導致資金流動成本偏高、處理時間冗長,更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情境下,暴露出「斷鏈」風險的制度性脆弱。舉例而言,美國曾透過SWIFT系統,將多家俄羅斯銀行排除於全球支付系統之外,成為一種金融制裁工具。此舉引發歐盟對「過度依賴美元體系」的深層憂慮,並促使其重新審視金融自主性的戰略必要性,進而思索替代性清
2025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因美國總統川普搖擺難料的關稅政策而深受衝擊,其中美國股市的劇烈震盪堪稱是戲劇性的代表。儘管5月中後陸續回穩,但投資人對美國市場仍普遍抱持擔憂。與美國此一情況形成強烈反差的則是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歐洲金融市場過去十幾年來歷經失業率普遍居高不下、歐債危機、難民潮危機、英國脫歐、疫情打擊、烏俄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以及歐洲央行(ECB)先前的升息政策,表現起起落落;加上歐洲仍面臨能源高度仰賴輸入、人口結構老化、技術領域投資不足等長期結構性問題,股價估值整體而言相對偏低,然而,此一局面在2025上
5月中旬川普的中東之行,大大改變了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可能影響未來30年到40年的國際局勢。整個中東行,從戰略高度來講,是美國升高了與中共之間的對抗,要聯合更多的盟友來圍堵中共,這樣的局勢到最後肯定會連結到台灣,而且對台灣會是大大加分。首先來講地緣經濟效應。第一,是油價。川普1.0時,紐約西德州原油的行情大部分時候在40到50美元這個區間,到了拜登時期,上升到75到85美元。照理說油價走高之後,中東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會增產,油價於是會跌回來。這次沒有發生這個現象,因為中東國家對於開採與維修的投資縮手了,這又是因為面
「從20英尺高的地方丟下一顆保齡球砸在你車頂上,如果有一點凹痕,他們就會說:很抱歉,您的汽車品質不合規格。」4月上旬,川普搬出這項「保齡球測試」來指責歐盟對美國汽車所設置的進口壁壘,並且憤憤不平表示:「德國汽車經過同樣測試後出現凹痕,還是能獲得認證。」實際上,川普的「保齡球測試」根本是無稽之談,就是用2018年攻擊日本的說法套在歐盟而已。4月2日起,美國針對歐盟汽車課徵25%關稅開始生效,相同的稅率在1個月後預計也將延伸到汽車零件上。川普對歐盟汽車的指控雖有誇大,但貿易數據顯示確實存在不平衡,其中德國汽車更是川普不
布列頓森林體系結束後,美元與金價脫鉤的年代正式到來,這不僅給予各國貨幣政策更寬廣的運用,也讓黃金從貨幣儲備工具升格成為匯率最佳避險工具,無論是在貨幣貶值、美元波動、抗通膨或全球金融動盪時,投資者多會轉向黃金來保值。因此,黃金在2020年以前,和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呈現明顯的正比,是名副其實的避險操作,但2020年後,債券價格自高點價格下跌甚多,至今,黃金卻仍呈現大多頭氣勢,兩者出現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走勢反差,特別是在川普上台之後,金價又再度衝向歷史新高。關於對抗通膨,如果我們改用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對
今年3月中旬出刊的德國《明鏡周刊》,其吸睛的封面圖片描繪出近期歐洲主流輿論對眼下國際局勢的深層憂慮:手握拳頭的美國自由女神像面目猙獰、惡狠狠地瞪著你,而其頭部內的陰影裡則隱約站著美國總統川普的身影:自由女神像象徵著一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機器,自二戰以來始終都扮演著歐洲自由秩序的強力保障者,然而在川普2.0的掌舵駕駛下,它轉眼之間就從原本歐洲人眼裡共享理念的盟友,變成意圖難料、行動粗暴的對手。此一全新面孔的美國對歐洲所造成的衝擊,首先就是在2月底川普出手欲解決烏俄戰爭的問題,不料自由女神的拳頭卻率先砸到烏克蘭與澤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