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另類投資規模已超過10兆美元,成為國際資產管理業務焦點。台灣可考慮搭上這股國際私募債權的發展趨勢,讓國內資金透過私募資產管理,擁有投資標的更多元、投資收益更好的運用方式,將有助於台灣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邁進。過去資產管理業務著重在包括股權、債權及現金這一個「傳統投資」區塊,但近年除了上述區塊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投資規模在2023年已經成長到超過10兆美元,投資範圍則遍及(依規模排序):私募股權、不動產、基礎建設及私募債權等類別,且在國際金融市場利率環境變動
將ESG因子納入投資決策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及投資機構的核心策略,同時台灣永續投資規模與增速雙創新高,驅使高資產客戶轉向永續投資。
歐盟發布新版標準,打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加速低碳轉型。此舉不僅降低永續融資門檻,也為銀行開拓全新的綠色商機。
風災豪雨揭偏鄉「氣候弱勢」,建議引進創新財務工具打造韌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