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石燃料融資正在增加。根據多個環境組織所發布的化石燃料融資報告,2024年全球前65大銀行的化石燃料產業融資金額,較前一年增加22%,是2021年以來的首次正成長,銀行指出,相關資金是用於淨零轉型過程所需的天然氣生產及發電。專家則提醒,隨全球氣候訴訟案增加,銀行必須正視相關融資帶來的可能風險。由國際環境組織組織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發表的「氣候混亂中的銀行業」(Banking on Climate Chaos, BOCC)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前65大銀行對化石燃料產業融資總金額為
新加坡2025 SAT應用指南,亮點在於「琥珀機制」與「祖父條款」,允許金融機構對未達到綠色標準提供融資,彈性化解轉型融資障礙。
歐盟理事會通過簡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實施細則,透過進口商品碳排放量徵稅,防止「碳洩漏」。
川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讓傳統石化產業笑納紅利,綠能資金卻斷鏈,恐徹底弱化美國的能源領頭羊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