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亞洲多數國家曾經歷過「人口紅利」的榮景。在高出生率與低依賴比的黃金時期,年輕而龐大的勞動力支撐了經濟快速成長,這段期間被視為政策與產業發展的「增長期」。以台灣為例,戰後嬰兒潮世代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間構成了最大勞動人口群體,為出口導向、製造密集與資產積累型的經濟奠定基礎。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加劇,這段人口紅利的時期正逐漸結束。高齡者逐年增加、青壯年勞動人口相對減少,意味著社會將面臨經濟動能轉弱、財政壓力升高、代際資源再分配等全新挑戰。正是在這樣的人口轉折背景中,「銀髮人口紅利」(Silver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第一手分析:經濟學的預測是否失準?到底高通膨會不會來?何時來?
8月1日關稅拍板後,川普勢必加快改革步伐。若鮑爾被撤換,聯準會超然地位能否保全,關乎未來金融市場穩定。
川普披著雷根經濟學的外皮,骨子裡卻流淌著門羅主義的角頭思維。當他重塑經濟秩序,向世界收保護費,台灣該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