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面臨一連串內憂外患,除了國際上地緣政治及關稅等問題,在台灣社會,更多的挑戰正在無聲無息地發生:例如出生率低到「生不如死」、醫護人手短缺、急診室壅塞、公車缺司機、旅宿業缺工,以及勞保不斷靠撥補來延命。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一座超級冰山──台灣人口的急遽老化。﹝圖1﹞列示台灣在1970、2019、2070三年的人口變化。2019年底台灣總人口2,360萬多人,史上最高,之後逐年縮減,國發會推估到2070年將不足1,500萬人,退回到1970年的人口。數字雖然相同,結構卻已然翻轉:1970年時0至14歲的小孩
金融業在高齡化社會的角色,正從協辦活動、捐款等淺層參與,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金融機構與非營利組織深化合作,回應長者對經濟安全與信任機制的需求。
高齡族群如秋日絢爛的楓紅,看好這片蘊藏兆元的商機,台灣金融業推出各式金融商品、從入門門檻更低的小額債券,到靈活的多元信託與尊榮的家族辦公室,傾力建構一個全方位、個人化的高齡財管生態圈。
對金融業而言,長壽經濟是一場重新定義「顧客生命週期價值」與「風險評價機制」的變革契機,從產品、制度設計到風控框架全面升級,成為開啟下一波資本動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