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面臨一連串內憂外患,除了國際上地緣政治及關稅等問題,在台灣社會,更多的挑戰正在無聲無息地發生:例如出生率低到「生不如死」、醫護人手短缺、急診室壅塞、公車缺司機、旅宿業缺工,以及勞保不斷靠撥補來延命。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一座超級冰山──台灣人口的急遽老化。﹝圖1﹞列示台灣在1970、2019、2070三年的人口變化。2019年底台灣總人口2,360萬多人,史上最高,之後逐年縮減,國發會推估到2070年將不足1,500萬人,退回到1970年的人口。數字雖然相同,結構卻已然翻轉:1970年時0至14歲的小孩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第一手分析:經濟學的預測是否失準?到底高通膨會不會來?何時來?
8月1日關稅拍板後,川普勢必加快改革步伐。若鮑爾被撤換,聯準會超然地位能否保全,關乎未來金融市場穩定。
川普披著雷根經濟學的外皮,骨子裡卻流淌著門羅主義的角頭思維。當他重塑經濟秩序,向世界收保護費,台灣該如何因應?